三十七、失守两道防线(第3/3页)
对于上面的疑问,史书没有做出解释,文丑、刘备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败了。不过,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似乎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关于此次延津之战的记载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曹操为什么非要向已经被敌兵占领的延津方向撤退?二是为什么曹操身边只有600人?三是随曹操撤退的辎重都在,而老百姓上哪里去啦?
如果把这些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似乎可以看出曹操撤向延津是一个精心构思的计划,带上辎重和老百姓是这个计划的重要部分,袁军看到大批辎重于是下马抢占而没有提防后面的曹军,是因为辎重里混杂着大量的老百姓,场面很混乱,像是赶大集,这为曹军突然发起攻击提供了最佳时机。所以做诱饵的不仅是这些辎重,还有老百姓。
这样的场面十分复杂,袁军再彪悍,也不能见到老百姓就剁,曹军将士甚至可以混到老百姓里,穿上老百姓的衣服,让袁军防不胜防。刘备目睹了这一切,想必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后,刘备被曹操追击,为了脱身他也使出了这一招,用老百姓做掩护抵挡追兵。
在白马向延津撤退的路上,曹操应该有时间进行兵力部署,调集周围的部队向预设的战场机动。曹军趁袁军抢夺辎重突然发起攻击时,投入的兵力绝不是600人,而要多得多,如果短时间内能全歼袁军,人数恐怕也不比袁军少。史书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因为它不便回答随军行进的老百姓在此战中的作用,所以炮制出600人全歼近6000人,又临阵斩杀名将文丑的神话。
当然曹操这项计划也有很大风险,那就是袁绍变得聪明起来,他不向西追,而直接进军正前方的官渡。但曹操对袁绍太了解了,他们自青年时代便相识、相惜,如今在战场上相见,曹操知道心情高傲的袁绍首战挫败后急于报复的心情,所以只带600人亲自当诱饵,把袁军主力吸引到延津一带,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将其歼灭。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短短几天内被曹军打败并战死,极大地鼓舞了曹军士气,也深深震撼了袁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