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太阳的眼睛(第6/9页)

葡萄牙军官和士兵们大发横财,做好了离开的准备。他们请求总督返回印度,让舰队将来有机会再来马六甲。阿尔布开克无疑已经预想到部下会有这种想法。他指出,他手里握着他们宣誓参加要塞建设工程的保证书,并宣布,如果他们“擅自离开城市,而没有以国王的名义控制和保障它……我就活该丢脑袋、灵魂下地狱……不要说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全部欢欢喜喜地工作,建造要塞,并且越快越好”。[24]阿尔布开克是个风风火火的人。巩固葡萄牙在马六甲的据点,抢在雨季之前离开,担心果阿出事——这些因素都催动他拼命工作。

持怀疑态度的人对修建要塞不热情,这是完全有道理的。事实证明,在城市中心的河边建造一座要塞,是另一种人间地狱。恩波利素来不会低估困难,他如此记述道:“总司令和一些部下白天匆匆赶工,夜间点着火把施工,用木板建造了一座要塞,用很多沉重的原木围绕着它,部署了许多火炮,在一个月内将其打造得非常牢固。”这是一个持续加固的过程:“要塞足够坚固之后,我们着手用石料建造另一座要塞。”参加工程的人肯定感到失望,因为总督拆除清真寺和房屋,掳来了足够多的石料。

用我们的后背把石料背到工地非常困难,所有人都是劳工、砌砖工和石匠……在无法忍受的酷热(因为此地位于赤道以北2度)中,我们一边劳动,一边始终携带武器。地势很低,沼泽丛生,有野兽出没,所以臭气熏天,空气非常不卫生。除了大米,我们没有任何吃的,于是我们全都病了……没有一个人不曾患上恐怖的热病,于是指挥官的兵营里有死尸停放两三天,因为找不到人手掩埋尸体。我在10月初病倒,一连发烧五十天,病势沉重,以至于我昏迷不醒。[25]

瘴气弥漫的环境、糟糕的饮食和疟疾打倒了许多葡萄牙人,以至于工程几乎无法继续下去。他们只得依赖当地劳工将工程继续推进。阿尔布开克也染上热病,寒战不止,但仍继续监督建设工程。

要塞工程、对反击的担忧和严重的疫病拖住了阿尔布开克的手脚。1511年年底,他必须决定是离开,还是在马六甲再滞留一年。阿尔布开克留下三百人和八艘船(配备了两百名船员)驻守马六甲。剩余三艘船,“海洋之花”号、“恩绍布雷加斯”号和“特林达迪”号将返回印度,运回大部分财宝。他还让十五人乘坐一艘俘获的平底船,由爪哇奴隶驾船。

“海洋之花”号是葡萄牙舰队中最宝贵的战船之一。它排水量400吨,是史上最大的克拉克帆船;装备四十门炮(分别在三层甲板上),拥有高耸的艉楼和艏楼;相对于印度洋上的阿拉伯三角帆船而言,它非常威武雄壮,是一座能向所有方向射击的浮动要塞。在第乌战役期间,它一天之内向埃及舰队发射了600枚炮弹,但它尺寸太大,在困难的情况下难以操纵,而且船龄太老了。前往印度的葡萄牙船只的平均寿命可能是四年;漫长旅途的煎熬和凿船虫的破坏会在很短时间内把坚固的木板化为木浆。到1512年时,“海洋之花”号已经在海上航行十年了。它漏水严重,需要持续不断地修补和抽水。阿尔布开克希望把它修葺一番,勉强支撑到科钦,然后在那里大修。但大家的共识是,这艘船已经成了一个死亡陷阱。离开马六甲的很多人直截了当地拒绝乘坐这艘船,只有总督坚定不移的自信让一些船员放下心来。因为它尺寸最大,所以运载了大部分财宝和很多伤病员,以及一些准备送给葡萄牙王后的奴隶。

恩波利乘坐“特林达迪”号,对后来发生的事情做了第一手记录。“就这样,我们出航了,在非常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航行,因为即便我们于12月20日从马六甲出发去印度,也算很晚了。”他们实际的出发日期比这还晚一个月。出海六天后,这支小舰队遭遇了风暴。

凌晨三点左右,我们听到雷鸣般的巨响……我们的船进水4英寻。我们立刻落锚……风力极强,向海岸的方向猛吹。天亮之后,我们周围四五里格的范围尽是惊涛骇浪,因为我们在一个浅水区的中央。总司令的船位于水最浅的地方;一片巨浪猛击它的艏楼,把十六人卷入大海,全都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