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〇章 子路之死(第3/4页)
按《论语》。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责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几个成语,都来自这里。
可是,最终孔子和子夏也没有能够挽救司马牛。在投师孔子两个月后,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司马牛带着满腔的疑惑和失望,在曲阜城外的一棵大树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唉。”孔子叹了口气,感慨生命的脆弱。
【卫国政变】
到了年底,卫国发生了政变。这次政变,彻底击垮了孔子。为什么卫国的政变影响到了孔子呢?
卫国的废太子蒯聩占据了戚地,儿子卫出公当国君。卫国的国政在孔圉手中,孔圉的老婆孔伯姬是蒯聩的姐姐,同时也是卫出公的姑姑。孔圉和老婆生了个儿子,名叫孔悝(音亏)。孔圉死后,卫国就由孔悝说了算。
孔圉有个贴身仆人叫浑良夫,高大英俊,孔伯姬早就对他垂涎三尺,后来老公死了,于是顺手牵羊,成其好事。
孔伯姬跟弟弟的感情一向不错,暗地里派浑良夫去看望弟弟。蒯聩早就知道浑良夫是姐姐的面首,因此直接把浑良夫当姐夫接待了。
“二姐夫,帮我把小兔崽子赶走,让我回去当国君,保证让你当上大夫,并且,免你三次死罪,怎么样?”两人喝得高兴,蒯聩就开始利诱浑良夫。
这个条件对于浑良夫来说是无法拒绝的,于是两人就达成协议,结了盟。
浑良夫回到孔家,在床头上把这件事情对孔伯姬说了一遍,孔伯姬当即同意。
十二月的时候,蒯聩在浑良夫的帮助下,潜入了孔家,之后在孔伯姬的帮助下,胁迫孔悝结盟,要赶走卫出公,迎蒯聩回来做国君。
孔家的管家栾宁知道这件事情后,急忙带着卫出公出逃鲁国,同时派人通知子路,让子路前来救孔悝。
高柴这个时候已经从孔家家臣转为卫国司寇,很受卫出公赏识,听说孔悝被挟持,国君逃命,感觉大事不妙。怎么办?蜂刺入怀,解衣去赶。大难临头,逃命要紧。
既然决定逃命,高柴不敢停留,换了一身衣服,匆忙起身。走在路上,就感觉好像有人在追自己一样。来到城门,看见城外有军士,以为是蒯聩派来捉自己的人,不敢出去。
守门人是一个因为犯罪被砍掉了脚的人,看见高柴犹犹豫豫躲躲闪闪,知道他不敢走大门出去。
“喂,往那边走,有一块城墙塌了,可以从缺口出去。”守门人主动指点高柴。
“不行,君子不能翻墙的。”高柴拒绝了。
“那,另外一边有一个洞,可以钻出去。”
“不行,君子怎么能钻洞呢?”高柴又拒绝了。
“那,去我屋子里躲一躲吧。”
这一次,高柴没有拒绝,到守门人的小屋子里躲了起来。
过了一阵,高柴出来看看,发现城门内外都没有人了,这才确认自己是安全的。
“你为什么要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高柴问。
“你以为你换件衣服我就不认识你了?看见我这脚没有,我的脚被砍了,当初就是你下的命令啊,你不是高柴吗?”守门人轻轻地说,还带着一脸神秘的笑,让高柴浑身发毛。
“那,那你为什么还要帮我?”高柴紧张地问,他怀疑这是不是守门人的圈套。
“因为我被砍脚是罪有应得啊。我记得当初你反复审理我的案子,翻看了许多法令,想要找出为我免罪的办法,可是还是没找到。宣判的时候,我看见你的脸色很难看,很可怜我。所以,虽然你砍了我的脚,我知道你内心很仁慈,行事又很公道,所以我不恨你,我敬佩你。这,就是我帮助你的原因了。”守门人说得很坦然,之后催高柴赶紧离开。
高柴逃出了楚丘,在城外恰好遇上了子路。子路听说发生了政变,孔悝被挟持,于是驾着战车赶来了。
“师兄,别去了,去了也没用。”高柴劝子路回去,他知道子路改变不了什么,却有可能搭上自己的老命。
“不行,拿人家的工资,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子路坚持要去。
“可是,城门已经关上了,进不了城,不如观望一下再说吧。”高柴撒了个谎,还妄阻止子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