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丧家之犬(第4/5页)
好在,孔子师徒很顺利地通过了郑国,之后进入陈国。
【孔子在陈国】
孔子在陈国住在了司城贞子家,当年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两人之间有些交情,因此前来投靠司城贞子。
不过,孔子对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失望,他原本以为陈国还是一个周礼国家,可是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残垣断壁的破败国家。
说起来,陈国这些年来过的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当初被楚国灭掉之后,又被楚国恢复,之后陈国君臣每个晚上做梦都是被楚国灭掉。后来吴楚大战,陈国站在了楚国这一边,谁知道又站错了队,吴国几乎灭掉楚国,然后吴国就三番五次讨伐陈国,抢了不少地盘。就在一年前,吴国还来讨伐过陈国。
按《论语》。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陈国,典型的危邦,随时被灭亡的国家。
所以,孔子感到很失望很后悔。
可是,既然来了,也不能立即就走,就算忍,也要在这里忍一段时间。
孔子在陈国没有谋取职位,他只把这里当成自己中途休息的所在,因此,孔子在陈国的记载很少。而少有的几个故事中,我们还是不妨来看看。
陈国国君是陈怀公,有一天大致是打扫卫生之类,在朝廷的房梁上发现了一个隼,只剩下骨头,与骨头在一块的是一支楛木箭,箭长一尺八寸,箭头是石头的。这个隼和这支箭的来历是什么?陈怀公听说孔子在陈国,于是派人去请教。
“这个嘛……”孔子想了想,知道了答案。“这个隼的年头可不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支箭。当年周武王灭了商朝,命令各个国家进贡,肃慎氏就进贡了楛木箭。当时周武王把珍玉分给了同姓诸侯,而把远方的贡品给了异姓诸侯,肃慎氏的楛木箭当时就给了陈国。你们不妨去库房里查一查,估计还有这种箭。”
陈怀公让人去仓库查了一番,还真就查出来这样的箭,一看记录,还真是周朝初年开国祖先陈胡公从周朝带过来的。那么很显然,这个隼就是在当时被射中,结果死在了梁上。
“喔,太牛了,真有学问。”陈怀公赞叹。赞叹归赞叹,有学问归有学问,陈怀公并不需要孔子这样的人。
司败是陈国的一个官职,相当于鲁国的司寇。陈司败就是陈国的司败,原名叫什么已经没有记载。
陈司败有一天请孔子作客,孔子带着弟子巫马期同去。说着说着话,陈司败问了一个问题。
“请问先生,鲁昭公懂得周礼吗?”陈司败问。
“那当然了。”孔子不假思索,信口回答。在他心里,鲁国人不能让陈国人笑话,所以事事要维护鲁国。
陈司败嘿然,不再说这个话题。
过了一阵,孔子上厕所方便,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应该偏袒,难道孔子也要偏袒吗?鲁昭公娶吴国君主的女儿为妻,称之为吴孟子。可是,鲁吴同姓,应该叫吴姬才对啊。周礼说了同姓不婚,如果鲁昭公懂得周礼的话,那不是人人都懂了吗?”
等到孔子告辞之后,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转告给了孔子。
“我孔丘真是幸运啊,一有过失,别人就会给我指出来。”孔子说,他承认自己错了。
按《论语》。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鲁国消息】
孔子在陈国期间得到了两个鲁国的消息,其中一个算是好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当年的夏天鲁国的司铎宫发生了大火,大火越过国君的宫室,烧毁了桓公庙和僖公庙。救火的人都喊着要保护国库,南宫敬叔赶到之后,命令负责管理周朝典籍的官员赶紧把书搬出来,并且下令:“这些书都交给你了,如果有损失,拿命来抵。”
子服景伯也赶到了,命令掌管法令礼书的官员赶紧把礼书搬出来,同样警告他不得损毁,否则将会依法处置。季孙斯也亲自前来救火,并且命令救火受伤的人必须立即撤下来,因为财物烧了还能再造,人死了就不能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