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齐桓公有野心了(第3/4页)
每次联合国大会,登坛祭拜,歃血为盟都是固定程序,这一次也一样。大家坐定之后,宰孔掏出两块腊肉来,这是周天子祭祀用的,称为“胙”。这两块腊肉是赐给齐桓公的,别小看这两块肉,这代表了极高的荣誉。
仪式结束之后,管仲想起一件事情来。
“主公,你看周王室,要不是咱们全力帮助,王子郑和王子带就是你死我活了。也别只看别人,齐国的世子位还是虚的,早点定下来吧,省得大家有想法。”管仲想的是这件事情,确实,自己和齐桓公都岁数大了,继承人的事情已经很紧迫。
“这事情我不是没想过,你看,王姬没有儿子,所以没有嫡长子。其他的几个夫人共有六个儿子,再有七个儿子是妾生的,就不说了。这六个儿子中,岁数最大的是大卫姬生的无亏,最贤明的是郑姬生的子昭。我私下里已经答应给无亏了,不过还没有最后定,仲父替我考虑考虑。”齐桓公提起这个事情来,有点头痛。
管仲早就已经想好了,按常理,就该轮到无亏,可是无亏跟竖貂和易牙混在一起,今后他当了国君,这个国家还有好?
“没有嫡长,就谁贤立谁,公子昭最合适。”管仲看好公子昭。
“可是,万一无亏不服气,闹事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找一个靠得住的诸侯,把公子昭托付给他就行。”管仲早想好了。
“那找谁?”
“宋公。”
“为什么?”
年初的时候,宋桓公鞠躬尽瘁了。
世子兹父继位,就是宋襄公,而兹父的哥哥目夷做了总理。有人问,兹父难道不担心目夷篡党夺权?当然不担心,因为他根本就想把位子让给哥哥坐。
原来,兹父是夫人生的,因此被立为世子,而目夷是他的庶兄。大概是宋桓公教育得当,兄弟两个之间的关系十分好,宋桓公也很爱他们。
兹父决定把宝座让给哥哥,于是就去找父亲提出请求,宋桓公就问为什么,兹父说:“我娘是卫国人,我跟我舅舅关系很好,常常去串门,我要是当了国君,就不方便来回走动了。”
宋桓公拒绝了兹父的请求。
但是,兹父再三请求,宋桓公只好接受。
“孩子,你弟弟把世子让给你,你做吧。”宋桓公对目夷说。
“不行,按着规矩,就该是弟弟,这种坏规矩的事情,我不能做。”目夷拒绝了,不仅拒绝了,还跑到卫国去了。
兹父一看,你跑卫国了,我也跑卫国去吧,结果哥俩都跑卫国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妙,有的国家兄弟残杀争夺国君位置,有的国家兄弟互相谦让,人跟人的境界真是不能相比。
后来宋桓公病重,派人去招兹父回来,说:“你要不回来,爹就会忧虑而死。”就这样,兹父才回到宋国,宋桓公把他任命为世子。这之后,目夷才回来。宋襄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管仲很喜欢他,觉得他靠得住。
齐桓公和管仲找到宋襄公,寒暄一阵,话进正题。
“小宋啊,我准备立公子昭为世子,今后若是公子昭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忙的,还请你一力主持啊。”齐桓公说,要把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
“这……这……我哪里有这样的能力?不过盟主看得起,我一定尽力就是。”宋襄公没有一口答应,但是从心里感激齐桓公看得起自己。
【齐桓公要封禅】
做什么事情都会上瘾,有的人洗脚上瘾,有的人打麻将上瘾。
齐桓公对召集联合国大会上瘾了,他很享受联合国大会上那种众星捧月、众人拍马屁的感觉。
夏天刚开完,秋天又要开了。
文山会海的祖师爷就是齐桓公了。
谁也没有想到加入了组织就这么麻烦,整天开会什么也干不了。大家都不想去,可是不去还不行。没办法只能去,去了都是应付。周襄王也挺烦,也没办法,派了宰孔去应景。
这一次的盟会比较无聊,人人都提不起劲来,弄得齐桓公也有些没趣。怎么办呢?齐桓公还想弄出个什么热点来。猛然,他有主意了,他要干什么?他宣布他要上泰山封禅。
从古到今,从黄帝到周成王,都在泰山封禅。因此,封禅历来是帝王的事情。封禅是怎么回事?封禅分为封和禅两个部分:封泰山,在泰山上筑坛祭天,歌颂上天的威力和恩德;禅梁父(泰山下面的小山),在梁父,扫清地面祭地,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