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资本主义”齐国(第3/4页)
考核结束之后,开始法律学习班。新的法令在正月初一向百官颁布,但是在初六开始召集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进行学习,认真领会法律精神。为什么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要专门有一个学习班?因为他们还要负责把法令传达到各地。学习班结束之后,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回到各自的管辖范围,必须第一时间把新法令公布出去,然后才能回家,否则便是“留令”,属于死罪。
在齐国当官,不容易啊。
【第十七,君主的管理】
老百姓和百官都要管理,那么,国君可以胡作非为吗?管仲说:NO。国君也要管理,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对于君主的管理,管仲有大量论述。《管子》中的“戒”、“君臣上”、“君臣下”、“禁藏”、“明法解”都是在说国君的管理,其核心大意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要以身作则,要求臣民的,自己要先做好;第二,法令一旦颁布,就不能轻易改动;第三,赏罚都要根据法令来进行,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更改。
除了原则上的限定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譬如国君只能在春秋两季出游,春天出去调查农事上有什么困难,这叫做“游”,秋天出去是要考察人民生活上有什么不足,这叫做“夕”。除此之外,出去吃喝老百姓,劳民伤财的叫做“亡”,在外面游乐得不想回来的叫做“荒”,这两种要严格禁止。
国君的义务是选拔贤良,知人善任,严格禁止事必躬亲,同样严格禁止干涉官员职责内的事务。
正因为管仲对齐桓公有了原则的和具体的约束,齐桓公基本上不扰民,也不干预官员的事务,真是想犯错误都没机会。
有没有一点君主立宪的味道?
【第十八,信访制度】
那时候就有信访制度了?别以为这是社会主义特色,老老祖宗黄帝那时候就有“明台”作为信访办来处理群众投诉了。
管仲设立了“啧室”,啧是什么意思?就是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的意思,“啧室”就是信访办。
“察民所恶,以自为戒。”这是管仲设立“啧室”的目的。
信访办的门口写着四句话:“法简而易行,刑审而不犯,事约而易从,求寡而易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法律是不是简明易行,刑罚是不是审慎公正,政事是不是简单而不扰民,税收是不是少而且方便缴交。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以上这些方面有投诉的,无任欢迎。
直接批评国君的过失的,被称为正直之士,他们的意见都会被受理。
这不就是言论自由吗?
负责信访办的是东郭牙,因为他很正直,而且敢于和齐桓公争论。
【第十九,军事制度】
在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做内政而寄军令”,将军事编制隐于行政编制之中。规定国都中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戎,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分别担任三军的主帅。这样就把居民行政、生产组织与军备、战斗组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让士兵们在训练中团结协作,让他们“守则同固,战则同强”,从而培养了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装备问题,管仲对军备和军赋制度进行了改革。他规定:鄙野中,六里见方的区域命名为暴,要出兵车一乘(一乘配四匹马,二十八个甲士,二十个盾牌手,三十个民夫),并且还要承担黄金一镒的军费(没有黄金的,可用丝绢和布代替)。
管仲还规定了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的办法。犯重罪的人,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的人,可以用皮盾与车戟赎罪。犯小罪的人,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就大大补充了军队的装备,解决了军备不足的问题。
【第二十,敎育和尊师】
尊师重教绝不是从孔子开始的,因为管仲早就作了这方面的规定。
《管子·弟子职》通篇就在讲弟子应当怎样尊重老师,简单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