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挑战中央(第3/4页)
问题是这样的,你越是挽留,他就越是想走;他越是想走,你就越是真想挽留。
郑庄公咬死了一定不干了,说什么也没用。
平王一看不行啊,怎么办?
“兄弟,你看,四十多年了,郑国对中央的贡献那是巨大的,我叔还有兄弟你的贡献那是没人能比的。如今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误会,也不能怪你不信任我。这样吧,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让太子去郑国为人质,你看如何?”平王这人,整个就是遗传了他姥爷的二愣子脾气,一急了什么馊主意都敢想,什么后果都不管。
你说交换人质这样的事情,原本是诸侯国之间的事情,大家级别相当的。就算是诸侯国,关系亲近一点的,也都不玩这个。现在天子要跟诸侯交换人质,而且动不动就派太子做人质,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郑庄公是什么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第二反应是绝对不行。一来这样要挨骂,二来太子这样的人质那是人质吗?就算平王今后把自己给炒了,自己能把太子怎么样?第三,太子去了郑国,那还不得供着?供好了那算不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交代?
“大王啊,这千万使不得。知道的说是大王主动提出的,不知道的说是我要挟大王。大王要我留下来,那我就留下来好了,这用太子做人质的事情就免了吧。”郑庄公不傻,这烫手的山芋绝对不接。
其实到这里,平王是成功的,又表达自己的诚意了,郑庄公也让步了,如果见好就收,那就完美了。可是,平王那是个二愣子,当初迁都也就一拍脑袋。如今又拍了脑袋,你越推辞,他越来劲。
“不行,其实我让太子去做人质还有别的意思,郑国现在是模范国家,国家治理得好,我也让太子去现场学习一下,算是留个学吧。就这么定了,啊。”这一回平王真是下定了决心,不容郑庄公再说什么。说完,走了。
郑庄公现在是推无可推,暗中叫苦。本来是来讨公道的,谁知道讨回去个烫手山芋。
怎么办?
回到总理官邸,恰好祭足跟着来了,两人一商量,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把自己的世子先弄过来,至少吧,算是交换人质。
就这么着,郑庄公世子姬忽来到周朝做人质,平王太子姬狐随后去了郑国当人质。
周郑交质,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周朝的权威下了一个台阶,他们已经自己给自己降格了。
消息传出去,天下诸侯对周朝更加不放在眼里。
【大王的麦子被抢了】
周平王在位第五十一年(前720年)的时候,终于崩了。
总理郑庄公和人大委员长周公黑肩共同迎请太子狐登基,太子狐从郑国回来,那时候他也快五十了,身体还不太好,在平王灵前痛哭,结果这一哭就昏过去了,这一昏过去就没有醒过来,也崩了。
于是,太子狐的儿子姬林继位,就是周桓王。
周桓王很年轻,就因为自己老爹被派去郑国做人质这件事情,他对郑庄公一向没有好感,他决定炒了他。炒他之前,桓王找来周公商量,周公劝他:“忍忍吧,郑侯没犯什么错,对国家也还尽力。”
可是桓王不愿意忍了,他毕竟还年轻。
第二天早朝,桓王也没客气,上来就宣布:“郑侯年岁已大,辈分又高,本王不忍心让他老人家天天来上班,回家养老去吧。”
“多谢大王,老臣早有这样想法。”郑庄公谢了恩,回到总理官邸,要紧的东西收拾一遍,当天就回郑国了。
其实呢,庄公也未必就愿意在这里当中央领导,退休回家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你不要这样生硬地让人家走,那太没面子。譬如桓王给庄公搞个生日晚会,把侯爵晋级为公爵,反正也不要成本,这个时候好好跟人家说,装孙子就装孙子,何况本来也是孙子。那样的话,郑庄公走得也有面子,今后有什么事情还能照应你,多好?
周朝为什么后来不行呢?跟这些混账天子太有关系了。
郑庄公灰溜溜回了郑国,大伙儿一看就知道心情不好,一问,原来是被桓王这孙子给赶回来的,大伙儿就急了。
“这不是忘恩负义吗?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主公,咱们立即出兵,攻打洛邑,废了那个孙子。”大夫高渠弥第一个不干了,就要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