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孔子周游列国(第25/27页)

由此可知,宰予并不受孔丘赏识,再加上有白天睡觉的恶习,更是让孔丘恼火,曾经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当宰予一本正经地问起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品德,孔丘便不屑地说:“你不是该知道这样知识的人。”

话虽如此,宰予毕竟列于孔丘的门墙之内,名声在外。当时陈乞已经去世,其字陈恒(又称陈常或田常)继承家业。陈恒对宰予这位国君跟前的红人十分忌惮,常常有事没事跑到朝中去,名为探访,实为监视。大夫诸御鞅看到这种情况,常对齐简公说:“陈恒和宰予二人不可并存,您要不依赖陈恒,要不依赖宰予,别摇摆不定。”齐简公不听。

有一天晚上,宰予前往宫中办事,路上遇见陈逆杀人,便将他逮捕,带入宫中。陈逆也是陈氏族人,而且是陈恒的亲信。他被逮捕后,陈恒很紧张,想方设法派人潜入宫中,放倒了看守,将陈逆救了出来。

这件事后,陈恒和宰予的矛盾日益突出。陈恒有个族叔,名叫陈豹,在陈氏家族中郁郁不得志,托人找到宰予,要求投入其门下。宰予和他见面,聊了些政治问题,陈豹投其所好,尽拣宰予爱听的说,很快获得了信任。有一天,宰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陈豹说:“我把陈氏族人都赶出去,让你成为陈氏宗主,如何?”陈豹回答说:“我又不是陈氏嫡系,不敢有此奢望。再说,陈家人不听您的话的,就那么几个,何必将他们都赶跑呢?”

陈豹出来后,马上跑去告诉陈恒。陈恒召集族人开会研究对策,陈逆说:“宰予有国君支持,如果您不先动手,恐怕斗不过他。”

陈恒说:“那你有什么建议?”

陈逆说:“我有从宫中逃跑的经验,愿意带几个人重回宫中潜伏,做您的内应。”

陈恒答应了。五月十三日,陈恒兄弟四人,共乘一辆马车去上朝。宰予在朝堂外的听政所办公,听到声音便出来相迎。陈氏兄弟一把将他推倒在门外,迅速进门,然后将门关上,把宰予关在了外面。守门的侍卫想要阻拦,被早就埋伏在那里的陈逆带着几名武士全部杀死。

当时齐简公和几名小妾正在后花园饮酒,命大史子馀在一旁唱歌助兴。陈恒等人冲进来,要求齐简公赶快搬到寝宫去。齐简公随手操起一支长戈就想打陈恒,子馀赶紧拦住说:“相国不是来害您的,是来为您除害的。”

陈恒也赶紧跪下,说:“宰予阴谋作乱,下臣特地进宫来保护您,没有其他意思。”言毕带着人退出后花园,一边走一边说:“看来国君很生我的气,我得赶快逃走,逃到鲁国晋国都好,天下之大,何患无君?”

陈逆一听,立刻抽出剑拦在他身前,说:“像您这样优柔寡断,如何能成大事?这里的人,谁不是陈氏子孙?您如果要逃,我现在就杀了您,还怕没有人领导我们吗?”

陈恒盯着陈逆看了很久,说:“我明白了,你把剑拿开,你们马上召集陈氏族兵,准备战斗。”

陈恒这道命令下达得很及时。没过多久,宫墙外就传来杀声,那是宰予召集的部队在准备进攻公宫,抢回国君。陈恒带着宫内的侍卫登墙抵抗。宰予先是进攻大门,后来又进攻侧门,均无功而返。宰予正想堆积柴禾火攻,陈逆带着族兵赶到,双方大战一场。临淄的居民早就被陈家收买,加上对宰予这个外来和尚天生反感,都跑出来帮助陈逆。宰予见势不妙,落荒而逃。没想到急急忙忙,一出城就迷了路,竟然一头撞进陈氏的封邑丰丘,被丰丘军民拿住,又送回临淄来了。

陈恒命人在城外将宰予处死,又将齐简公抓起来,囚禁在舒州。《左传》记载,同年六月,“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据说,齐简公死前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早听了诸御鞅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

陈恒立齐简公的弟弟姜骜为君,也就是齐平公。陈恒自封相国,对内收买人心,安抚百姓,对外则主动与诸侯搞好关系,很快将齐国安定下来。陈恒对齐平公说:“讲仁义道德,施恩惠于百姓,这是人人都愿意做的,请您来做;讲法治刑律,惩处罪人,这是人人都讨厌做的,请让下臣去执行。”将大权揽在自己手里,成为了齐国的实际控制人。此后,陈恒花了五年时间,将鲍氏、晏氏等各大家族统统剿灭。公元前476年,他把齐国自平安(今山东省淄博境内)以东的土地全部划归自己所有,领有的土地比公室还多。陈氏家族实际上已经控制了齐国,“陈氏代齐”只差临门一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