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魔法师与徒弟:自然科学流派(第10/19页)
在这一切大变动中,在20世纪科学崛起的颓垣之中,却有一项基本事物,而且在根本上属于美学的假定,未曾受到挑战。事实上,正当“测不准”的乌云,笼罩在其他所有方面时,这项假定却一枝独秀,越发为科学家所不可缺少。他们如诗人济慈一样,都相信“美即真,真即美”——虽然他们对美的取舍标准,跟济慈并不一样。一个“美好”的理论,本质上便是一项对“真理”的推论,其立论一定线条高雅,简洁流畅,其格局必然气势恢宏,纵览全局。它一定既能综合,又能简化,正如历来伟大的科学理论所证明,都是如此。伽利略与牛顿时代产生的科学的革命即已证实,同样一种法则,掌管天,也操纵地。至于化学的革命,也将物质所系的世间的形形色色、万物万貌,简化成92种系统相连的基本元素。而19世纪物理学的胜利果实,也显示在电学、磁学与光学现象三者之间,有其共同根源。可是新一代的科学革命,带来的却非简约,而是复杂。爱因斯坦那不可思议的相对论,将地心引力形容为一时空曲线,的确将某种恼人的二元质性带进自然:“就一方来说,是舞台,即这道弯曲的时空;就另一面而言,则是众演员,也就是电子、中子、电磁场。可是两者之间,却没有任何联系。”(Steven Weinberg,1979,p.43.)在他一生当中最后的40年里,爱因斯坦这位20世纪的牛顿,倾注全部精力,想要找出一个“统一场论”(unified field theory)好将电磁场与引力作用合为一家,可是他却失败了。现在可好,世间忽然又多出了两股显然毫不相干的力量,与电磁场及地心引力也谈不上什么关系。次原子级众粒子的不断繁生,即使再令人感到兴奋,毕竟只能属于一种暂时的、前期的真理。因为不管在细节上多么美好,新时代的原子图,总是比不上旧原子图美观,甚至连20世纪纯讲实际者流——对这种人来说,任何假说,并没有别的判定标准,只要管用就成——有时也会忍不住做做美梦,希望能有一个高雅、美好又全面,可以解释任何事物的“事事通”理论(everything theory)——借用剑桥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之言。可是这个美梦似乎难以成真,虽然从60年代起,物理学又再度开始认识到这种综合总览的可能性。事实上,到90年代,物理学界普遍相信,他们已经离某种真正的基本层次不远。其层粒子的众多名目,可能可以简化到几种相当简单却一致的子群。
与此同时,种种异类学科如气象学(meteorology)、生态学(ecology)、非核子物理(non-nuclearphysics)、天文学(astronomy)、流体力学(fluid dynamics),以及其他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数学分支,先是在苏联独自兴起,其后不久也出现于西方世界,更有计算机作为分析工具相助。在它们之间那广大界线不明的地域里,一股新的综合之流开始兴起或谓复兴,可是却顶着一个稍带误导意味的头衔——“混沌论”(chaos theory)。这项理论揭示的道理,与其说是在全然决定论的科学程序之下那不可测知的后果,倒不如说自然在其千形百态之中,在其种种大异其趣又显然毫无相干的形貌之内,包含着一种惊人的普遍形状与模式。[11] 混沌理论,为旧有的因果律带来了新意义。它将原有的“因果关系”,与“可预测性”之间的关节打破,因为它的意义,不在事本偶然,却在那遵循着特定起因的最后结果,其实并不能事先预测。这项理论,也加强了另外一项由古生物学家首开风气,并引起历史学家普遍兴趣的新发展。即历史或进化发展的锁链,虽然在事后可以获得充分一贯性的合理解释,可是事情演变的结果,却不能在起始之时预料。因为就算是完全同样的一条路,初期若发生任何变化,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在当时看来多么明显地无足轻重,“演化之河,却会岔流到另外一条完全大异其趣的河道上去”(Gould,1989,p.51)。这种情况,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后果至为深远。
但是更进一步,新物理学家的世界,还有着完全有悖常理的层次,不过只要这股悖理保留在原子的小世界内,还不致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这是连科学家本人也居住的世界。可是物理学界中,却至少有一项新发现无法与世如此隔绝。即那项非比寻常的宇宙事实:整个宇宙,似乎正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在不断扩张之中——此事早已为人用相对论预测,并于1929年经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察证实。这件扩张大事,后于60年代为其他天文数据证实(可是当时却连许多科学家也难以接受,有人甚至赶忙想出另外一说对抗——所谓的天体“稳定论”)。因此,叫人很难不去臆测,到底这项无限高速扩张,将把宇宙(以及我们)带往何处?当初是何时开始?如何开始?宇宙的历史又为何?并由“大爆炸”(Big Bang)从头谈起。于是宇宙天体学开始活跃兴盛,更成为20世纪科学中炙手可热、最容易转为畅销书大卖的题材。而历史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也许只有地质学及其相关副学科依然例外)也因此大为提升——本来一直到此时为止,后者都很傲然地对历史不表兴趣。于是在“硬性”科学与“实验”之间,二者原本天生一对的亲密关系,渐有逐渐削弱之势。所谓实验,本是对自然现象予以复制再现的手段;时至今日,请问科学,如何借实验再现那些在本质上天生就不可能重复的事象?扩张中的宇宙,使得科学家与门外汉同感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