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第四(第2/4页)

会昌战后,陈赓对张国焘说,叶挺和钱大钧的战斗,是他所遇到的第一个恶战,比他两次参加东江战役的战况还要激烈。尤其是在会昌城下进行肉搏战的时候,双方作战的中下级干部,多是黄埔同学,他们不仅彼此认识,而且有很多是好朋友,在黄埔时,或同队同班,在军队时,或同营同连。现在竟成为国共两个阵营的人,在肉搏中,彼此叫着小名或诨名对骂。那边骂这边:“中共为什么要造反?”这边骂那边:“你们为什么要做反革命的走狗?”双方有些人一面像疯狗一样地混杀,一面又忍不住在那里暗掉眼泪。陈赓在前线目击此种情形,也为之心酸,但也只有硬着心肠喊杀,督促同志往前冲锋。

蒋、冯、阎大战前,孙殿英去洛阳参加冯玉祥召集的军事会议,当他和冯见面的时候,冯紧握他的手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满清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出宫),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孙听了这番话,满脸通红,忸怩不安,却很受感动,事后对人说:“总司令真伟大,他要是叫我卖命,孬种才会含糊!”

冯玉祥在察哈尔一带抗战,蒋介石调中央军逼其解散,冯的老部下庞炳勋跃跃欲试,激怒了宋哲元等将领。宋授意冯治安和秦德纯去当面问庞,他们对庞炳勋说:“听说大哥要打冯先生,是吗?”庞看情形不对,赶紧解释说:“这怎么能够。不错,是有人叫我打冯先生,可是请二位老弟想一想,他是我多年的老长官,我怎么能够打他呢?”冯治安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也不相信你会打冯先生;如果真的要打,那么,我们就要对不起大哥了!”庞赶快说:“不能!不能!绝对不能!”

刘戡同何应钦吵架,桌子上的茶杯打翻,茶水洒了一地,何没办法,只好说:“假使你是军分会的代委员长,我是师长,我以这种态度对你,你作何感想?”刘没说话就走了。何对留下来的符昭骞说:“要抗战,首先要军队服从命令,目前华北的情形就不是这样。命令要宋哲元的部队集中通县,他们却到廊坊去。要傅作义部队集中高丽营,他们却到长辛店去。像这种情况,如何谈得上抗战。所以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日本人谈判停战。”

1933年,陈济棠拒绝中央调兵赴赣剿共,他宣称:“不但日军占了北平,就是日军占了南京,我也不肯调兵江西剿共。”

1934年,中共中央红军长进入四川,刘湘焦急万分,以为各军都想保存实力,影响“剿匪”战事,必须物色一可以统一指挥的人主持军事,他最敬奉神道设教的老师刘从云,于是刘被礼请出任“剿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刘到任后,驻节南充,自称便于居中策应。其命将出兵,不但要选定时辰,还要指定方向,为一般所未闻。一次命潘佐率部截断红军后路,但又根本不知地形。潘师照其所指定的方向前进,则面临大山,又遇断岩。以电话向其请示,则回话责说:“你不晓得军队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请示人员气极,答以“是不是临岩舍命”,一时传为笑柄。

赵登禹忠诚果敢,一生勤苦耐劳,慷慨好义,有燕赵豪杰的风度,生得体格魁梧臂力过人,传说他曾只手搏虎,所以绰号“打虎将”。七七事变,日寇进犯南苑,他躬冒战火,身先士卒,和顽敌死拼,我军士气为之大振。赵不幸身负重伤,士兵劝他离开火线,他含泪答说,命在旦夕,你们不要管我。城内有我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说:“忠孝不能兼全,万一不幸,她儿子为国死了,也是光荣,不用把我挂在心里!”话说完,就与世长辞,年仅四十二岁。

抗战时期,有一记者碰见一军人自愿去河北组织游击队,军人表示,对于中国的最后胜利,他是有确信的。记者问:“中国打胜以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无名军人很冷静地说:“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次战事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

续范亭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剖腹自杀”的方式抗议“不抵抗主义”。1935年,他赴南京呼吁抗日,在中山陵放声痛哭: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啐。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觍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又赋绝命诗一首: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