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第8/11页)

武帝的三位皇子被封为王,皇上的策告文辞典雅,值得观赏。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后世争权夺利,而伯夷、叔齐兄弟却趋赴仁义;互相推让国君的权位,后来都饿死在首阳山,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美德。作《伯夷列传》第一。

晏子很俭朴,管夷吾则很奢侈;齐桓公因任用管仲而称霸天下,齐景公因任用晏子而国家得享太平。作《管晏列传》第二。

李耳主张无为而治,使百姓自化为善;清静寡欲,使国民自然走上正轨。韩非揣度事物的情理,主张遵循时势和条理治理国家。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重视《司马法》,田穰苴能对它加以阐明发挥。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如果不懂得信守、廉洁、仁慈、勇敢,就不能传授兵法,讲论剑术,兵法、剑术与道相符合,内可以修身,外可以应变,君子们认为这就是武德。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楚太子建遭遇谗言毁谤,以至祸殃连累到伍奢,伍尚营救父亲,伍员逃往吴国。作《伍子胥列传》第六。

孔子传述文献,弟子振兴他的大业,都成为师傅,教导人们尊崇仁德,激励人们行义。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鞅离开卫国去到秦国,能阐明和施行他的治国之术,秦孝公时使秦国富强,而称霸西戎;后世遵循他所立的法度。作《商君列传》第八。

天下诸侯都忧虑秦国的连横之策,因为秦贪得无厌,而苏秦能够保全诸侯,约会六国合纵来抑制秦国的贪婪强横。作《苏秦列传》第九。

六国已经合纵相亲近,而张仪能够阐明他的连横主张,使合纵诸侯的阵线又被瓦解。作《张仪列传》第十。

秦国所以能够向东侵夺,称雄诸侯,是由于樗里子和甘茂的策划。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席卷河山,围攻大梁,使诸侯束手而臣服秦国的,是穰侯魏冉的功劳。作《穰侯列传》第十二。

南面攻下楚国的都城鄢郢,北面摧毁赵国长平的守军,秦军接着包围了赵都邯郸,武安君白起曾是主帅;攻破楚国,灭亡赵国,是武成侯王翦的计谋。作《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涉猎儒家、墨家的遗文,阐明礼义的系统纲要,制止梁惠王唯利是图的念头,陈述往世的兴盛衰亡。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喜欢接交宾客、士人,士人们归附薛公,替齐抵御楚、魏。作《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出于权变,争得冯亭所献上党之地;到楚国请救兵解除邯郸的围困,使赵国国君得以重新立名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自身富贵而能够尊重贫贱者,自己贤能而能屈就平庸者,这只有信陵君能够做到。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冒死为君,终于让君主从强秦逃脱,使游说的人士南向趋赴楚国的,是黄歇的忠义所感召。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能忍受魏齐的羞辱,却在强秦树产威信,取得高官,推举贤能,辞让相位,范雎、蔡泽二人有这样的美德。作《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担任主将,施展谋略,联合五国的军队,替弱小的燕国报复了强大齐国的深仇,洗雪了燕国先君失国的耻辱。作《乐毅列传》第二十。

能够在强横的秦王那里陈述意见,又能委屈自己而对廉颇谦恭忍让,来尽忠于他的国君,使将、相二人都名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齐盡王既已丢失临淄,逃到了莒邑,只赖田单以即墨为基地,打败并驱逐燕将骑劫,才保住了齐国江山。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能够用巧言诡辩解除被围之城的患难,轻视爵位、利禄,而以尽其志趣为乐。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创作诗赋辞章来讽喻谏诤,用同类的事物作比喻来伸张正义,《离骚》有这样的特色。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与子楚结交,使诸侯之士纷纷争相事奉秦国。作《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曹沫用匕首胁迫齐桓公订盟,鲁国得以收回失地,同时也使齐君在诸侯中彰明诚信;豫让守义,为智伯报仇没有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能够施展自己的谋略,顺应时势,推尊秦国,使秦得志于海内,李斯是定策的主谋,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