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第4/4页)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时朝廷正好要排除四方外族的侵犯,公孙弘研究《春秋》比不上董仲舒,而公孙弘迎合世俗处理事情,官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派去做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平时听说董仲舒有德行,也很好地对待他。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得罪,很快就辞职回家。到去世为止,他始终不置办家产,专门从事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所以汉朝建立直到第五代期间,只有董仲舒以精通《春秋》出名,他阐述的是《公羊春秋》。

胡毋生是齐郡人。在孝景帝时任博士,因年纪大回家教授《春秋》。齐地讲论《春秋》的人大多受教于胡毋生,公孙弘也向他学习过许多。

瑕丘人江生研究《偲梁春秋》。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经收集比较偲梁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的解说。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褚大官至梁王国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判决淮南王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根据《春秋》的义理来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皇帝任命的大夫;担任郎官、谒者、掌故的要用百来计算。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都因为精通儒学而做到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