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第2/5页)

武安侯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出生下来就很尊贵。他又认为各诸侯王大多年纪大,皇上刚刚登位,年纪很轻,自己靠皇亲国戚的关系当了朝廷的丞相,不狠狠地杀一下他们的威风,用礼法来使他们屈服,天下就不会肃顺。在那时,丞相入朝向皇上奏事,坐在那里一谈往往是大半天,他所说的话皇上都听从。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子提升到二千石级,把皇上的权力移到自己手上。皇上就说:“你任命官吏到头了没有?我也想委任官吏了。”他曾经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划给他扩建住宅,皇上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干脆把武器库也拿去!”他这以后才稍为收敛。有一次他请客人宴饮,让他的哥哥盖侯朝南坐,自己面朝东坐,认为汉朝的丞相尊贵,不可以因为他是哥哥而私下降低了自己的身分。武安侯从此更加骄横,修建的住宅好过一切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很肥沃,而派出到各郡县去采购器具物产的人员一路上络绎不绝。前厅摆设着钟鼓,竖着曲柄长旗;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各地诸侯奉送的金玉、狗马和玩物,多得数不清。

魏其侯失去窦太后后,同皇上更加疏远而不被任用,没有权势,那些宾客渐渐自动离去,对他越来越轻慢,只有灌将军一人不改变原来的态度。魏其侯每天闷闷不乐,而只对待灌将军特别好。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他父亲叫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宠信,便推荐他当上了二千石级官员,所以就用了灌家的姓叫灌孟。吴、楚反叛时,颍阴侯灌何任将军,隶属于太尉周亚夫,他向太尉推荐灌孟做校尉。灌夫带着一千人和他父亲一同出征。灌孟年纪太大,颍阴侯硬要推荐他,他闷闷不乐,所以作战时常常故意冲击敌人的坚固阵地,终于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军法,父子都参军的,有一人战死,另一人可以护送灵柩回去。灌夫不肯跟随灵柩回去,他激昂地说:“希望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的头颅,为我父亲报仇。”于是灌夫身披铠甲,手持战戟,召集了军中平素同他要好并愿意跟随他的勇士几十人。等到走出营门,没有人敢前进。只有两人和发配在他部下服军役的十几名囚徒骑兵冲入吴军中,冲到吴军的大将旗下,杀死杀伤几十人。不能再向前,又飞马跑回,跑进汉军营中,跟随他的囚徒都死了,只和一名骑兵回来。灌夫身上十几处受到重伤,正好有名贵的创药,所以没有死去。灌夫的伤势稍好些,又向将军灌何请求说:“我更加了解吴军营地中的曲折路径,请求再一次前去。”灌何认为他勇敢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就向太尉报告,太尉于是坚决阻止他。吴军被打败后,灌夫因此天下闻名。

颍阴侯向皇上称赞灌夫的行为,皇上任命灌夫为中郎将。几个月后,因为犯法被免职。后来他住在长安,长安城中的贵族们没有不称道他的。孝景帝时,他做到了代国国相。孝景帝逝世,当今皇上刚登位,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有强大的军队驻扎,所以调灌夫任淮阳太守。建元元年,调灌夫入京任太仆。建元二年,灌夫和长乐宫的卫尉窦甫一起饮酒,酒饮得太多了,灌夫醉了,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皇上害怕太后要杀灌夫,就调他任燕国国相。几年后,因为犯法被免官,在长安家中闲居。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逞酒兴,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家。对那些地位比自己高的有权势的皇亲国戚,不但不格外敬重,反而一定要凌辱他们;对那些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越是贫困低贱的,就越加尊敬他们,和他们平等相待。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奖年轻人。士人也因此称颂他。灌夫不喜好文学,喜欢仗义行侠,自己答应的事一定办到。他所结交往来的人,无非是豪强恶霸。家里积累了几千万金,每天招待的食客有几十上百人。对于山林、水池、田地、园苑,灌夫的宗族宾客都加以争夺,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颍川的儿童就唱谣歌说:“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灌夫在家里虽然富有,可是失却了权势,像卿相侍中那样的宾客越来越少,到魏其侯失势的时候,也想依靠灌夫去教训打击那些原先仰慕趋附自己后来又背弃自己的宾客。灌夫也要倚重魏其侯去交结列侯宗室来抬高自己的声望。两人互相倚仗,相处得像父子一样。彼此十分投机,没有一点隔阂,只恨相识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