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第4/9页)
《周书》说:“当草木还像纤细的丝线时,不及早斩断它,蔓延开了怎么办?毫厘大小的时候,不及早砍伐它,到了非用大刀阔斧不可的时候就难了。”事前的考虑不成熟,以后将有大祸患,对此打算怎么办?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使六国合纵相亲,一心一意,通力合作,那么一定没有强秦的祸患。因此我国赵王派我来奉献我们的策略,敬受您贤明的公约,关键在于用大王的诏令号召大家。
魏王说:“我不成大器,未曾有机会听到您高明的指教。如今您用赵王的诏令来号召我们,我虔诚地以国相从。”
苏秦趁机东去游说齐宣王道:
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邪山,西边有清河,北边有渤海。这就是所谓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齐国国土纵横有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粮食堆积得像山丘一样。三军的精良,相当于五国的军队,进攻时像弓箭一样迅速,战斗时像雷霆一样猛烈,撤退时像风雨一样消散。即使有军事行动,也未曾背离泰山,越过清河,渡过渤海。临菑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估计,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人,不需等待从边远的县城征兵,仅仅临菑的士兵就已经有二十一万人了。临菑非常富饶和充实,当地人民没有谁不喜欢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菑的街道上,车轮相击,人肩相摩,衣襟可连成帷帐,举起衣袖能连成布幕,人们挥手抹汗,就像下雨一样。家家殷实,人人富足,众志高远,士气昂扬。凭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天下没有谁能够抵挡。如今竟要向西侍奉秦国,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况且韩国和魏国之所以极端畏惧秦国,是因为它们和秦国边境相接,国界相连。一旦出兵交战,不用超过十天,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可以决定了。如果韩魏两国战胜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也要损失一半,四边的国境不能防守;如果打了败仗,那么国家的危亡就会随后到来。这就是韩魏两国之所以重视跟秦国作战,却轻视向秦国称臣的原因。如果秦国攻打齐国,那就不是这样了。秦军背靠韩魏的国土,要穿过卫国阳晋的通道,经过亢父险要之地,车不能并驾,马不能齐驱,只用一百人守卫要塞,一千敌人也不敢通过。秦军虽然想深入齐地,却要像狼一样回头看,恐怕韩魏两国从背后暗算它。因此恐惧疑惑、虚张声势、骄横矜持,却不敢前进,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也就明白了。
不深思秦国对齐国没有办法,却想向西服事秦国,这是群臣计谋的失误。现在齐国还没有向秦国称臣的名声,却有强大国家的实力,我因此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我的意见。
齐王说:“我是个不聪敏的人,我国位于偏僻遥远之地,面临大海,是个交通不便的东方国家,未曾有机会听到点滴教导。如今您用赵王的诏令来号召我们,我愿意虔诚地以国相从。”
苏秦接着就往西南游说楚威王道:
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明君。楚国西面有黔中、巫郡,东面有夏州、海阳;南面有洞庭湖、苍梧山;北面有陉塞山、郇阳。国土纵横有五千多里,武装部队百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够维持十年。这是称霸为王的资本。凭楚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天下是没有谁能够抵挡的。如今竟想向西服事秦国,那么诸侯国中没有谁不西去在章台下面朝拜秦王的了。
秦国所害怕的国家没有比得上楚国的。楚国强大,秦国就弱小;秦国强大,楚国就弱小;这种局势是两不相立的。因此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合纵相亲来孤立秦国。如果大王不合纵相亲,秦国就必然要出动两支军队,一支从武关出动,一支直下黔中,那么鄢郢一带就骚动了。
我听说,治理于还没有混乱的时候,准备于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祸患来临以后才忧虑它,就来不及了。希望大王及早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就请让我号召关东各国奉献四时的礼物,来接受大王的英明诏令,把国家委托给您,把政权奉交给您,训练士兵,修造武器,随大王的意思安排。大王如果能够采用我的不成熟的计谋,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国动听的音乐和漂亮的女人,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和代地的骆驼、良马,一定会充实您的马棚。因此,如果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得逞,秦国就能称帝。如果放弃霸王的大业,蒙受服事他人的恶名,我私下认为是大王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