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第2/10页)

景公问孔子如何施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极了!假如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很多粮食,我怎么能吃得着呢?”另一天景公又问孔子施政的原则,孔子说:“施政最重要的是控制支出,节省财力。”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溪的田地封给孔子。晏婴劝阻说:“儒者能说会道、圆滑,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高傲自以为是,作为臣下很难驾驭;重视丧礼,竭尽哀情,追求厚葬不惜破产,不能让这种做法形成风气;四处游说求取官禄,不能让这种人治理国家。自从大贤圣相继谢世后,周室随着也衰微,礼崩乐坏已有很长的时间了。如今孔子过分讲究仪容服饰,详订繁琐的上朝下朝礼仪,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几代人都研究不完,一年连礼仪都学不会。君王想用这一套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这不是引导百姓的好办法。”后来,景公虽然很有礼貌地接见孔子,但不再向他问礼仪了。有一天,景公慰留孔子说:“给你季氏那样高的待遇,我做不到。”于是就给孔子以上卿季氏、下卿孟孙氏之间的待遇。齐国的大夫有人想谋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对孔子说:“我老啦,不能任用你了。”孔子就辞行,返回鲁国。孔子四十二岁时,鲁昭公在乾侯去世,定公继位。定公继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桓子继位为上卿。季桓子挖井时得到个大肚小口的陶器,里面有一只像羊的东西,对孔子谎称“得到一只狗”。孔子说:“据我所知是羊。我听说,山林中的怪兽是单足的‘夔’和山精‘罔阆’;水中的怪物是‘龙’和水怪‘罔象’;土中的怪物是雌雄不分的‘坟羊’。”

吴国讨伐越国,摧毁了越都会稽,得到一节骨头,长度和车相等。吴国派使臣问孔子:“什么骨头最大?”孔子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聚会,防风氏迟到,大禹就把他杀了陈尸示众,他的骨头一节就有车那么长,这就是最大的骨头了。”吴使问:“那谁是神呢?”孔子说:“山川的神灵能兴云致雨足以造福天下,负责监守山川按时祭祀的就是神,守卫社稷的就是公侯,他们都归属于王者。”吴使问:“防风氏是监守什么的?”孔子说:“汪罔氏的君长负责监守封山和禺山的祭祀,是矨姓。在虞、夏、商三代叫汪罔,在周代叫长翟,现在叫作大人。”吴使问:“人的身高是多少?”孔子说:“僬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高的不过三丈,数得上最高了。”于是吴使说:“了不起呀圣人!”

季桓子有个名叫仲梁怀的宠臣,和阳虎有怨仇。阳虎想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阻止了他。这年秋天,仲梁怀更加骄横。阳虎就把他拘捕了。季桓子很生气,阳虎就把他也关押起来,直到季桓子被迫和阳虎订立盟约才把他释放出来。阳虎从此更加轻视季氏。季氏本来也越分凌驾于鲁君之上,他的家臣就执掌了国家政权,因此鲁国自大夫以下都不守本分,背离了正道。所以孔子不再做官,退出政界,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典籍。他的学生很多,直到很远的地方,无不前来虚心受业。

鲁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失宠于季氏,就利用阳虎作乱,打算废掉季氏、孟孙氏、叔孙氏“三桓”的嫡长子,改立平日为阳虎喜欢的庶子,于是逮捕了季桓子。桓子用计骗他,才逃脱出来。定公九年,阳虎作乱失败,逃奔齐国。这时,孔子五十岁。

公山不狃凭借费城反叛季氏,派人召孔子去帮忙。孔子探索依循的治国之道已经很久了,却抑郁无处施展,没有人任用他,就说:“当初周文王、武王兴起于丰、镐而建立王业,现在费城虽然小,或许差不多吧!”想应召前去。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孔子说:“他们召我去,难道能让我白跑一趟吗?如果重用我,我将在东方推行周朝的礼仪制度啊!”然而最终也没能去成。后来,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的长官,到任一年,四方的官吏都效法他的治理办法。孔子便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