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第4/8页)
进入大海寻找蓬莱三神山的人,说蓬莱仙岛离岸不很远,但是不能到达的原因,也许是没有见到它放射的瑞气。皇上于是派遣望气的官员来辅佐征候蓬莱岛的瑞气。
这年秋天,皇上临幸雍县,将要进行郊祭。有人说“五色之帝,是太一帝的陪祭,应该建立太一坛由皇上亲临祭祀它”。皇上犹豫不能决定。原来齐地人公孙卿说:“今年得了宝鼎,而冬季辛巳朔日晨旦是冬至到达时刻,和黄帝时代正好相同。”公孙卿还有进言议事的书札说:“黄帝在宛朐地方得到宝鼎,就问臣子鬼臾区。鬼臾区回答说:‘帝得到宝鼎和用于占卜的神蓍草,这一年己酉朔日晨旦是冬至时刻,合乎天的历数,就这样终而复始地循环。’于是黄帝预测日月朔望以推算历法,后来大约每过二十年再值朔日晨旦冬至,总计二十次推算,合三百八十年,黄帝就成了仙登临上天去了。”公孙卿想通过武帝的近臣所忠上奏,所忠一看他书札中的议论不合常道,怀疑他是胡妄地写作,就拒绝说:“祭宝鼎的事已经决定了,还能做什么!”公孙卿通过武帝宠爱的人奏上。皇上看了特别高兴,就召来公孙卿询问。回答说:“从申功那里接受到这些内容,申功已经死亡。”皇上说:“申功是个什么样的人?”公孙卿说:“申功,齐国地方人。和仙人安期生通往过,受听过黄帝的言论,没有写成文字,惟独只有这份铸在鼎上的文字。说‘汉家兴盛会重新相当黄帝得鼎的时节。汉家帝王的贤圣人是在高祖的孙辈以至曾孙辈。宝鼎出土并和神灵交通,就举行封禅典礼。自古举行过封禅的有七十二位君王,只有黄帝能够上到泰山举行封礼’。申功说:‘汉家君主也应当上到泰山举行封礼,上到泰山举行了封礼就能成为神仙登天了。黄帝时代有万家诸侯,能够主持名山大川神灵祭祀而得到封地的有七千家。天下的名山有八座,三座在边远部落地区,五座在中原各国。中原各国有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这五座山是黄帝所要经常去游览,和神灵相会的地方。黄帝一边作战一边学习仙道,痛恨百姓中有人反对他的仙道,并处斩了那些诋毁鬼神的人。这样一百多年以后才能够和神灵交通。黄帝到雍地郊祭上帝,停宿三个月。鬼臾区别号大鸿,死后葬在雍地,就是从前的鸿冢。这以后黄帝在明堂接见万般神灵。所说的明堂,就是现在的甘泉宫。所说的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黄帝开采首山的铜,在荆山脚下铸成鼎。鼎已经铸成,有条飞龙垂着胡须往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他的群臣和后宫的一些人跟着骑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于是飞上天去。其余的小臣子不能骑上龙背,就都抓住龙的胡须,龙的胡须被拔出来了,黄帝的一把弓也掉落下来了。百姓们仰望着黄帝已经飞上天去,就抱着他的弓和龙的胡须号哭,所以后代就此把黄帝上天的地方取名叫鼎湖,把他掉落的弓取名叫乌号。’”听了以后于是天子就说:“哎呀!我真的能够像黄帝那样,我看待和抛弃人世间的妻妾子女就会像扔掉鞋子一样容易了。”就委任公孙卿做郎官,派他去东方在太室山恭候神灵。
皇上于是到雍县郊祭,接着到了陇西,往西登上了空峒山,幸临甘泉宫。命令祠官宽舒等筹建太一神的祭祀坛,祭祀坛仿照亳人薄诱忌所说的太一坛模式,坛筑成三层。五色帝的坛围在它下面的四周,分别安置在各自所主的一方,黄色帝安置在西南方,清理出通向八方的鬼道。太一坛所用的祭品,和雍县一座畤的祭物相当,而另外加上醴酒枣脯一类,还杀一头牦牛做盛在俎豆等祭具里的一套完备的祭品,而五色帝的祭品只有通常俎豆所盛的和醴酒进献。在它们下面的四方地,就是些绕着坛设置并互相连缀的给群神随从者及北斗星神供奉歆食的祭座。祭祀完毕,胙肉和余品都用火焚化。祭品牛用白色,鹿放在牛的体腔中,猪放在鹿的体腔中,然后用水侵泡。祭日神用牛,祭月神用一头羊或是猪。太一坛的祭祀主管官员穿紫色绣花的祭服。祭祀五色帝穿的祭服颜色和所祭的帝神一样,祭日神穿赤色衣,祭月神穿白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