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殷本纪第三(第2/4页)
汤返回途中到达了泰卷,仲虺制作了诰命。已经废除了夏所承受的天命,回到亳,写作了《汤诰》:“三月,王征伐夏桀归来到达了京都的东郊。告示四方诸侯和各地方的首领:‘谁要是不去建立对民众有益的功业,勤勉努力地对待你们的事务,我就要重重惩罚你们,谁也不要埋怨我。’说:‘古代的禹、皋陶长久地在外面辛劳,这样就对民众建立有功业,民众因此有了平安。东边修治了长江,北边修治了济水,西边修治了黄河,南边修治了淮河,四条大河都已得到治理,千百万民众才有了安定的居处。后稷降下播种的教诲,农地就种植了百谷。禹、皋陶、后稷这三公都对民众建有功绩,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从前蚩尤和他的大夫们对百姓作乱,上帝就不给赞助,有这样的先例在。先王的言论不可以不用来自勉。’又说:‘如果干了违背道义的事情,不允许前往你们所在的国家再做诸侯,你们谁也不要怨恨我。’”用这样的言词来告诫诸侯。伊尹也写作了《咸有一德》,咎单写作了《明居》。
汤于是改变了岁首月份,更换了服饰等器物所崇尚的颜色,崇尚白色,规定在白天举行朝会。
汤逝世,太子太丁没有来得及即位早去世了,于是就让太丁的弟弟外丙即位,这就是外丙帝。外丙帝就帝位三年,逝世,让外丙的弟弟仲壬即位,这就是仲壬帝。仲壬帝就帝位四年,逝世,伊尹就让太丁的儿子太甲即位。
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这就是太甲帝。太甲帝元年,伊尹写了《伊训》,写了《肆命》,写了《徂后》。
太甲帝即位已经三年,政治不修明,暴虐,不遵守汤的成法,背乱德义,于是伊尹把他流放到汤的葬地桐宫。三年时间内,伊尹代理行使政治权力主持国家事务,以便接受诸侯朝见。
太甲帝居处在桐宫经历三年,悔悟罪过,自我谴责,反归到了善道,于是伊尹就迎回太甲帝并重新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帝修治德政,四方诸侯又都归顺于殷,百姓因此获得安宁。伊尹嘉美他,就写作了《太甲训》三篇,褒奖太甲帝,称他叫太宗。
太宗逝世,儿子沃丁即位。沃丁帝的时候,伊尹去世。在已经把伊尹安葬到亳地以后,咎单为了用伊尹的事迹训诲后人,就写作了《沃丁》。
沃丁逝世,弟弟太庚即位,这就是太庚帝。太庚帝逝世,儿子小甲帝即位。小甲帝逝世,弟弟雍己即位,这就是雍己帝。殷家政治上威德衰败,有的诸侯国就不来朝拜。
雍己帝逝世,弟弟太戊即位,这就是太戊帝。
太戊帝即位,伊陟作辅相。亳有一棵显示吉凶征兆的桑树和楮树共生在朝廷院子里,一天时间从晨到暮就长成有两手相合那么大。太戊帝恐惧,就问伊陟。伊陟说:“臣听说妖异不能战胜德行。帝,您的政治难道有缺失吗?帝还是应该修明德政。”太戊听从伊陟的话,那棵预示吉凶的桑树枯死了怪异也就消失。伊陟把这件事告诉了巫咸。巫咸治理王家的政事有成效,记载这件事就写了《咸艾》,又写了《太戊》。太戊帝在太庙中称赞了伊陟,说不把伊陟当臣下看待,伊陟谦让,就写作了《原命》。殷家重新兴盛,四方诸侯又来归顺,所以称太戊帝叫中宗。
中宗逝世,儿子中丁帝即位,中丁帝把京都迁徙到隞地。河亶甲的时候京都设在相。祖乙又把京都迁徙到了邢。中丁帝逝世,弟弟外壬即位,这就是外壬帝。记载这些事的《仲丁》已经遗佚不存了。外壬帝逝世,弟弟河亶甲即位,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甲在位的时候,殷家再次衰败。
河亶甲逝世,儿子祖乙帝即位。祖乙帝即位,殷家重新兴盛。巫贤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祖乙逝世,儿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弟弟沃甲即位,这就是沃甲帝。沃甲帝逝世,让沃甲哥哥祖辛的儿子祖丁即位,这就是祖丁帝。祖丁帝逝世,让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即位,这就是南庚帝。南庚帝逝世,让祖丁帝的儿子阳甲即位,这就是阳甲帝。阳甲帝在位的时候,殷家衰败。
从中丁在位以来,废立嫡子更替让其他弟兄或弟兄的儿子即位,他们为着能够即位就互相争斗,连续九代朝廷混乱,于是四方诸侯没有谁来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