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回民开的买卖满恒亮口述(第3/12页)

定:您祖父经商主要是做一些干鲜果品吗?

满:这就说不清楚了。我祖父以后老了,就还乡了,是回到家里头去世的。那时候还是来,走,来,每年都得回家去,不是说这一下子就断了,把家就扔了不管了,家里还有宅子呢,还有祖坟呢,故土难离嘛,是不是?比如说我们有哥儿仨,我呢就上北京来了,或者我在家里种种地呀,家里也有房子也有地。不是整个的集体全来。我知道的由我父亲那儿开始,就在我父亲这一辈儿一直沿袭下去,就(在北京)定下来了,就一直没回去。

我父亲官称满三伯,他行三。我还有个大爷,有个二大爷。

定:那您父亲家的哥儿三个,那两个,大伯二伯,他们是到北京来了还是在老家?

满:我大爷没来,我二大爷来了。我亲大爷就在家里头务农,一直没来过北京,我大娘也是老家的,也没来过。那时候啊,我们在北京还没有这么些人呢,都是在家里念了几年私学,十几岁就来了,都是来学徒来,或者是在这儿经营买卖来。不过我父亲是打小儿就在北京,我的祖父不是就在这儿嘛,曾祖也在这儿,都是接下来的。

我父亲是从小一直学徒,要不怎么经营呢,外行不成啊。那会儿西河沿有个丁一顺,也是回民的,就是钱庄嘛,大买卖,各种什么全都有,全,跟四大恒都有联系,一直到廊房三条那儿全知道,发展到天津都有这分号。我父亲一来时就在西河沿这儿学徒,掌柜就是贯市李。贯市李是哪儿的呢?京北贯市,这是个村庄,这个地方的人大部分都姓李,出身大部分全都是习武。在清朝也不知哪个皇帝的时候,这个地方出来一个有名的人物,一个练武的,叫神弹子李五。《施公案》不是有这么一部书么,里头有个李公然,是挺有名的武术家,他就是贯市的。东四礼拜寺那儿有一个乡老,就是长期礼拜的,挺有名的,也是贯市李的。注275

我父亲学成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本柜台,跟我二大爷,他们哥儿俩,就经营这买卖。我父亲对于经商挺精明的,开了有四五处买卖,后来又买了五六所房子,可以说那阵儿就缓起来了吧,完全安家就住到这儿了。

定:您具体讲讲您父亲的买卖好吗?做什么买卖,在哪儿,怎么个情况,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满:说这话是在1930、1931年的时候。一个是在煤市街,开了个银钱庄,叫瑞通号。大栅栏中间不是有个十字路口吗,煤市街的北口对着煤市桥的南口,这边大栅栏的西口对着观音寺的东口,就在西南角那个地方,开了个瑞通号,干什么呢,就是方便兑换,那阵儿不是使现洋么,大头,拿一块现洋,比如说买两毛钱东西,换不开,您给我换换。换什么?换铜子儿,毛钱儿,都可以。换完之后按今天的行市,按牌号,这一块钱里头能找出一吊钱两吊钱来。就是经营一个换钱吧,兑换银圆。那阵儿专门有这行业,要不你怎么便利呢,你拿着这钱换不出来,这是方便群众,用现在话说是为人民服务,但是说也得有代价。

那阵儿廊房二条那儿有一个银钱报牌市,现在还有那个地址呢,等于现在股市的意思,就是报行情,由元宝换银圆,袁大头,孙中山银币。一个元宝是五十二两六钱五,一个元宝能换72块现洋,这一块现洋能换四十六吊八,就是46吊大铜子儿。那时候5个大子儿能买一斤肉,两块五毛钱买一袋富强粉,那时候有叫兵船的,有叫炮车儿的,都是富强粉的名字,东西便宜。每天所有兑换银圆的银钱庄都往那儿打电话,问今儿多少多少边,那阵儿讲究什么边,一块现洋今天合多少钱,48吊钱,46吊钱,就是多少边。比如这一块钱昨天能换46吊6呢,今儿才换46吊5,就是掉了,跟这股票似的。

大宗的钱从哪儿来呢,我们打电话联系各旅店:

“你这儿有铜子没有?”

“有。”

“有几炮?”

“有两炮。换几炮?”

“换一炮。”

36块钱叫半炮,72块钱是一炮。好了,待会儿拉去吧,这72块现洋拿去,换这一袋一袋的铜子儿,沉着呢,用小推车推着。回来这学徒的就数,一百子儿十块钱,拿纸裹上,一裹一裹的,钱都数好了。您要说到这儿来换一块钱现洋,把48吊钱数好了给他。咱们就赚这行边儿,不能白经营啊。赚钱换钱就是这么样儿。那阵儿大栅栏里有一个大观楼,是个老电影院,还有一个庆乐,是戏园子,还有广德楼、广和楼,全在那边,那时候就都上这儿来换钱哪,大观楼也是这样。买卖非常不错。从那时候开始生活就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