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8/25页)
注72 上万村位于今北京房山区青龙镇。
注73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从小在北京长大。其父朱翼庵,名文钧,190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毕业归国后出任财政部盐务署署长。由于家学渊源,所以对中国的古籍碑帖有较多的了解,早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为专门委员。书香门第的朱家除了四壁图书外,也陆续收藏了很多各类文物。中国有一份在收藏界很出名的杂志叫《收藏家》,该刊自创刊号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连载《介祉堂藏书画器物录》《欧斋藏帖目录》和《六唐人斋藏书录》。
注74 金启孮(1918—2004),爱新觉罗氏,名启孮,字麓漴,为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五世祖母为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父金光平(恒煦)为女真文和满文的著名学者。金启孮为著名女真文、满学、清史和蒙古史专家。曾任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满族研究》杂志主编。
注75 满族文化协进会是1945至1948年间由满族知名人士发起组织的一个群众团体。据金启孮先生追忆,抗战胜利以后,溥儒为受南京政府邀请出席“国大”的满族代表,回到北平之后即联络满族同胞成立一个群众团体,由于参加者多是文化界人士,溥儒本人也是以画家知名,所以定会名为“满族文化协进会”。由溥儒任理事长,下设理事和监事若干人。除提出要求平等待遇满族之外,还想阐扬满族文化,但均未果。由于傅耕野先生的族兄傅芸子也是该会的主要发起人,所以傅耕野先生与金启孮先生在这个协会的活动中相识。当时满族代表在“国大”提出的满族对祖国的两大贡献也很有意思,这两大贡献,一是修《四库全书》,二是辛亥“让国”。参见金启孮《北京城区的满族》十三“群众团体和请愿运动”,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129—131页。
注76 原载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后的北京满族》,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427—429页。
注77 内务府是清代负责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由七司三院组成,三院即上驷院、奉宸苑和武备院。
注78 光绪朝《大清会典事例》卷1171《内务府·官制》“上驷院”。
注79 夏锡五一生授徒六人,皆有成就,其传人有吴定寰、郭宪和、周玉宗、冯诩、王振邦、章太仪等。
注80 绥远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新城区,清代在此设立八旗驻防,由绥远城将军统驭。又,成都也是清代设八旗驻防将军之处。
注81 金鱼胡同北是西堂子胡同,又北为甘雨胡同,又北为椿树胡同,再北就是灯市口了。
注82 烧锅:指酿酒的作坊。
注83 马占山(1885—1950),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885年11月 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注84 灯市口大街在昔时为内城繁盛处所。《天咫偶闻》:灯市在明代为极盛之地。《燕都游览志》: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门街西,亘二里许,南北两廛,凡珠宝玉器,以达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肆,(其石)置数行,相望俱高楼,楼设氍毹帘幕,为宴饮地。一楼日货赁值有数百缗者。夜则燃灯于上,望如星衢。市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罢。陈宗蕃:《燕都丛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198页。
注85 大酒缸:老北京把一种档次较低的酒馆叫大酒缸,参见前注。
注86 孙家坑在东城隆福寺东廊下(今人民市场东巷)东。据当地老居民传说这个坑是当年修建隆福寺时取土的洼坑。其附近有孙某居住,遂名孙家坑。其坑早已填平,改为民居,但胡同名仍存,直到20世纪60年代,始改连丰胡同。
注87 陈宗蕃《燕都丛考》:文华殿后为文渊阁,循阁西北为上驷院,西向。其南为御马厩。(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