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执政府时期(第4/7页)
在执政初期,第一执政特别注意安定民心,为了减少反对派,他让那些失势的党派进入政府,与那些放弃自己主张的派系和解,并善待他们的首领。在各派追求私利、纲纪松弛的时候,他这样做是很能奏效的。果月18日放逐的人,除了皮什格鲁、维约等几个保王党阴谋分子外都被召回;之后又任用了包括波塔利斯、西梅翁、巴尔贝-马尔布瓦在内的曾经被驱逐的人,这些人反对立宪更甚于反对革命。此外,波拿巴还拉拢了另一类的反对派。依据1800年1月27日的教务专约,旺代叛乱的最后几个头领,如翁热的圣洛本堂司铎、参加过各次暴乱的伯尼埃、夏提荣、多蒂尚、絮扎内等人,也都获得了宽宥。最后,布列塔尼的叛乱头子乔治·卡杜达尔、弗罗泰因拒绝波拿巴的和谈而被处死,至此,西部战事完全结束。
但逃亡到英国的舒安分子明白,除非掌握革命权力的人死掉,否则他们永无指望,因此,密谋刺杀波拿巴。几个舒安分子在法国海岸登陆后隐藏在巴黎。他们打听到雪月3日晚八时,波拿巴将路过圣尼凯斯街前往歌剧院,因此计划在这天实施刺杀。他们将一辆装满炸药的小车挡在路上,让人在接到第一执政走近的信号时就点火。从杜伊勒里宫动身,在经过圣尼凯斯街时,波拿巴的马车夫意识到危险后,十分敏捷地从小车和屋墙之间穿过去,但此时引火线已经点着,马车刚走到街的尽头,就被爆炸声震碎了玻璃。富歇领导的警务机关对这件突如其来的刺杀束手无策,因此就说是民主派的阴谋。第一执政对民主派的厌恶更甚于舒安分子,因此监禁了很多民主派,仅在当夜,就根据元老院一份简单的“元老院决议案”流放了一百三十人。之后,抓捕了实施刺杀的舒安分子,其中几人被判死刑。第一执政便借此机会建立了特别军事法庭,立宪派对此表示反对,并由此开始了他们徒劳无益的激烈反抗。朗热内、格雷古瓦、加拉、朗布雷希、勒努瓦-拉罗什、卡巴尼斯等人,在元老院反对非法流放一百三十名民主派;保民院的伊斯纳尔、多努、谢尼埃、邦雅曼·贡斯坦、巴佑尔、夏扎尔等人,则表达了对建立特别军事法庭的反对。
但光荣的和平让人们很快就忘记了这种越权行为,奥军在马伦哥被波拿巴打败、在霍恩林登被莫罗再次打败后,决定放下武器。1801年1月8日,法国、维也纳宫廷和德意志帝国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奥地利接受了《康波福米奥和约》的一切条款,承认巴达维亚、黑尔维谢、利古里亚和西沙尔平等共和国的独立,此外还把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让给了巴马公爵之子。随后,共和国在1801年2月18日与那不勒斯国王签订了《佛罗伦萨和约》,得到了厄尔巴岛和皮昂比诺公国;在1801年9月29日与葡萄牙签订了《马德里和约》;在1801年10月8日与俄皇签订了《巴黎和约》;1801年10月9日,又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的预备条款。在大陆各国放下武器之后,英国也不得不签订和约,英国政府的皮特、邓达斯和格伦维尔爵士,始终坚持对法国进行流血战争,在英国政府签订和约后,便退出了政府。1802年3月25日,《亚眠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普遍和平实现,英国归还了法国的属地,承认法兰西共和国在大陆上所取得的一切,接受了各附属共和国的存在。
第一执政波拿巴的野心
在与英国的海战中,法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三百四十艘船舰不是被俘就是被毁,大部分属地也被英国拿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属地圣多明戈。这里的黑人在挣脱白人的枷锁之后,进行了一场革命,希望继续保持对宗主国的自由,法国本应该赞同这次革命,但是波拿巴并未采取稳妥的政策,而是企图以发动远征来使之臣服。黑人最初轻易被打败,但他们凭借气候的有利条件,不断兴起新的起义运动,最终获得独立。在这次灾难性的远征中,波拿巴遭受到双重损失,既折损了一支军队,也失去了有利的贸易往来。
这时,波拿巴的注意力从融合各派系转移到国内繁荣和政权组织方面,之前享有特权的贵族和僧侣再次进入政府,但没有形成特殊的阶级;反对派的教士在经过宣誓表示服从后,便可领取年俸,行使教会职权;此外还赦免了那些流亡的被告。反对势力只剩下国外那些拥护王位僭望者及其家族的人。波拿巴明白:统治国家最可靠的方法是增进福利、促进工业发展、扶植长期停滞的对外贸易。除了政治上的动机,他还有更高的目标:将自己的光荣与共和国的繁荣结合在一起。他快速地组织了各郡的行政,下令增加交通设施设备,开凿运河、开辟港口、建造桥梁、修整道路,以私人利益的保护者和立法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