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督政府时期(第6/8页)
保王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联合组织,有领导、有代理人、有经费、有宣传报纸,他们极力将共和派排挤出选举范围,打着群众的旗号拉拢人民。他们甚至排挤那些大革命初期的爱国派,只将那些顽固的反革命分子和态度暧昧的君主立宪派作为选举对象。这样一来,共和派基本上被排挤在政府机构和军队中,保王党则占领了各选举会议和两院。
共和五年牧月1日(5月20日),两院组成,保王党的皮什格鲁担任五百人院的议长,巴尔贝-马尔布瓦获得元老院议长的职位。花月30日,督政官勒图尔纳经过投票被指定任期届满,立法机关选择了温和派的巴泰勒米接替他的职位,巴泰勒米主张和平,他的驻瑞士大使身份也十分适合两院和欧洲,但是整个革命时期他一直在国外,并未真正领导共和政府。
在进行了这些反对督政府和国民公会派的初步行动之后,反革命派开始了实质性的攻击。虽然督政府已经做了一个法制政府在革命形势下所能做到的一切,但是督政府的行政和政策还是遭到了他们毫不留情的谴责。保王党指责督政府连年用兵导致财政混乱,他们主张和平,要求共和国放弃武力,并紧缩开支;立法机关中的敌对派则主张无限制的出版自由,使新闻记者在抨击督政府时无所顾忌,为建立新的政权制度做好舆论准备。这些要求并不是完全无理,当时,法国已疲惫不堪,的确需要完成社会复兴,因此,保王党的要求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赞同。
可是当人们看到两院对教士和逃亡者采取的措施时,变得十分不安。人们希望和解,但不想那些在革命中被打垮的人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法国。两院在匆忙中制定了赦免教士和逃亡者的法令,以宗教问题或不赞成世俗化为理由而流放或监禁教士的法令被撤销是正确的,但恢复天主教往日的特权,准许它公开活动则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五百人院中的里昂代表卡米尔·约尔当,是颂扬僧侣阶级的主要人物,这位年轻人大胆地宣扬他的宗教思想,他激烈的言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爱国情绪依然热切,因此不能容忍另一种热情,卡米尔·约尔当遭到了人们的嘲笑,他对僧侣的维护也没有获得成功。迫于群众压力,五百人院没有作出恢复教堂敲钟和神父自由的决定。
经过了思想斗争的温和派,最终站到了督政府这一边,坚持了公民宣誓的法令。但反对督政府的活动没有停歇,尤其是五百人院,比元老院更为狂热和急躁,国内保王党的气焰也更加嚣张,开始出现了报复爱国派和购买国有产业者的反革命行为,逃亡贵族和反对派教士也重新回国,并且毫不忌讳地宣扬他们颠覆革命的阴谋。这时的督政府,在中央受到威胁、在外郡遭到误解,权威丧失,变得完全没有力量,但那些忠于革命、忠于督政府的人还是给它注入了勇气。
两院攻击政府的行为使人民开始怀疑它们对待共和国的态度,原本支持两院的一部分人开始放弃自己的立场。1791年立宪派和督政府派联合起来时,曾支持成立了萨尔姆俱乐部,与两院最有影响的议员聚会场所克利希俱乐部相对峙。督政府除了依靠舆论,还有强有力的军队保障。处于保卫国家的要求,它将奥什指挥的桑布尔—马斯河方面军的几个团调到了巴黎附近,并且越过了巴黎周围六十公里(十五法里)以内的宪法区,在此之前军队是不准越界进入这一区域的。督政府的这一违法行动遭到了两院的指责,两派开始互相对峙,准备以武装行动对付彼此,一方是督政府、萨尔姆俱乐部,以军队为依靠;一方是两院、克利希俱乐部,以保王党的沙龙为据点;群众是旁观者。
这时,主张立宪与和解的中间派站出来试图阻止纷争,恢复不太容易的合作。他们的领袖是宪法督政官卡尔托,与立法督政官巴泰勒米形成了政府中的少数派。这种和解主张得到了以蒂博多为首的几个五百人院议员和大部分元老院议员的支持。卡尔托作风严谨,见解固执,他和巴拉斯及勒贝尔脾气都不同,主张也不同。巴拉斯、勒贝尔和拉雷韦耶尔都支持对两院采取政变手段,卡尔托则坚持按法律行事。在对峙阶段,两院迫于督政府的军事压力,提出了和解,但条件是撤换几个他们不信任的部长:财政部长拉梅尔、司法部长梅兰、外交部长德拉克鲁瓦;此外还要求保留国防部长佩蒂埃、内政部长贝内泽赫、警务部长科雄·德·拉帕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