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专政君主体制和王权的终结(第5/10页)
几天后,宫廷被迫要求大多数贵族和僧侣停止分裂活动,包括奥尔良公爵在内的四十七名贵族代表开始参加会议。6月27日,全体成员都参加了讨论,三个等级的区分在法律和事实上都不复存在,会议厅里的座位也混在一起。面对全国人民的权威,宫廷贵族失去了专横跋扈的作风。
有些时候,人们可以主动作出贡献,有些时候,却只能被迫接受他人的决定。三级会议开幕时,国王本可以自己制定宪法,现在却要接受国民议会制定的宪法。但路易十六的顾问们并未放弃,刚从惊慌中恢复就决定使用刺刀来维护王权。他们劝导国王必须使议会服从于他,以保住王位、维持王国法律,建议将国民议会迁移到其他地方,并用武力控制拥护国民议会的凡尔赛和巴黎。
当这些阴谋暗中进行时,代表们正在讨论宪法的确立问题,议会收到了巴黎和国内主要城市送来的请愿书,赞扬他们的举动。正在这时,大批军队赶到凡尔赛,士兵们包围了会议大厅,禁止市民入内;巴黎也被各种军队包围。此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部署,炮兵铁甲车从边境调来,绝对服从的外籍军团也被调动。一时间人心浮动。国民议会在7月9日上书国王,希望他将军队调走,措辞恭敬而语意坚决,但路易十六却诡称派兵是为了防止骚乱、保护议会,并表示无论派兵还是撤兵,他都是唯一能作决定的人。
巴黎起义
此时的巴黎处在大动乱的酝酿阶段,全国代表面临的危险、巴黎本身的危难、生活必需品的匮乏,预示着全城马上要发动一场起义。恐惧破产的资本家、爱国的开明人士和整个中间阶级、为生活所迫的平民,都将自己的苦难归咎于特权阶级和宫廷贵族,热烈地拥护革命、要求变革。首都好像被新的局面所惊醒,一改之前因屈从而保持的宁静和沉默,变得沸腾与狂热。出版界首先进行宣传鼓动,报纸派专人采访报道国民议会的情况。公共场所和广场上经常聚集着人群,人们对关心的问题议论纷纷,在这里,一张桌子就是讲台,每一位公民都是演说家,有人谈论祖国的危难,有人大声疾呼主张抵抗。7月11日,宫廷方面开始行动,首先流放了内克尔,接着撤换各部大臣,同时指派布罗伊元帅、拉加利索尼埃尔、拉沃居永公爵、布勒德义男爵和富隆分别接替皮塞居尔、蒙莫兰、拉吕泽尔内、圣普里厄斯特和内克尔的职务。内克尔在吃午饭时接到了国王要他立即离开本国的命令,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镇定自若地用完餐后,和夫人一起坐上马车说要到圣多昂去,实际上去了布鲁塞尔。
第二天下午四点,巴黎人民才得到内克尔被罢官并流放境外的消息,全城震动,有一万多人涌到罗亚尔宫区,准备以行动来表达愤怒情绪,却不知从何处入手。一名经常演说的名叫卡米尔·德穆兰的青年,拿出手枪,勇敢地跳上桌子喊道:“公民们,一刻也不能耽误了,内克尔被免职就是大屠杀开始的警钟,今天晚上,那些瑞士兵和德意志兵就会从练兵场里开出来杀死我们!我们只有拿起武器反抗才能有生路。”在人群的欢呼声中,他提议加戴绿色帽徽便于互相识别,并首先在帽子上贴了一片树叶,大家纷纷仿效,几乎摘光了宫苑里的栗子树叶。
这队人闹哄哄地从雕刻师居尔蒂斯的住所里拿出内克尔和奥尔良公爵的半身雕像,抬着它们走过圣马丹街、圣德尼街,队伍在行进中不断壮大,原本的巡逻队也变为队伍的护卫队。在旺多姆广场,人们抬着雕像绕着路易十四的铜像转圈,一队赶来的德意志皇家部队被群众扔出的石子打得四处奔逃。在路易十五广场,队伍受到了朗贝斯克亲王的龙骑兵的袭击,一个抬半身像的人和一名法兰西禁卫军团士兵被打死,人群四处逃散。朗贝斯克亲王率领着龙骑兵,追赶着逃散的人们来到杜伊勒里宫苑,对在那里散步的赤手空拳的群众进攻,一时间群情激愤,全城内外到处回荡着“拿起武器”的喊声。
同情人民的禁卫军团被禁闭在营房里,为了防止他们有越轨行为,朗贝斯克亲王派了六十名龙骑兵驻守在营房对面。对禁闭极为不满的禁卫军团看到这些外籍军队,士兵气愤得要开枪射击,军官们威胁加劝告才得以阻止。然而当他们听说了杜伊勒里宫苑发生了残杀事件、一名同伴被打死时,便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他们拆毁棚栏,朝着龙骑兵摆开阵势,问对方:“你们是什么人?”对面回答:“德意志皇家军队。”“你们是第三等级一边的吗?”“谁给我们下命令,我们就听谁的。”于是禁卫军开了一排枪,打死两人,打伤三人,剩下的人仓皇而逃。然后,禁卫军以进攻队形前进到路易十五广场,在杜伊勒里宫和田园大街之间的地方驻扎了一夜,这里正是民众与官军的中间地带。练兵场的外籍士兵到达田园大街时遭到了禁卫军的射击,他们并没有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战斗,“小个子瑞士兵”率先抗命,军官们只好下令撤退返回练兵场。由于禁卫军团的反叛和首都外籍军队的抗命,宫廷的计划遭到了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