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从古典时代到基督教文化(第7/20页)
战争不断?所有的日耳曼王国,无论是在欧洲大陆还是在英格兰,都几乎马不停蹄地参与战争。他们如果不跟罗马人或凯尔特人打仗,就彼此之间互相争斗,企图以武力征服对方。到了公元525年,最主要的日耳曼王国有:高卢的法兰克王国、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和北非的汪达尔王国。
罗马复兴?罗马的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在位)与东方波斯人、西方日耳曼人展开战争并取得多次胜利。罗马皇帝攻占了迦太基,从此宣告汪达尔王国灭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整个北非几乎再次成为罗马帝国的领土,而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地区,也重新划归到罗马帝国。
不列颠岛仍然掌握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手中,高卢也仍然被法兰克人控制,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则仍由西哥特人掌权。6世纪后半期,另一支日耳曼部族伦巴底人自北方来到意大利,公然与罗马帝国为敌,建立起一个日耳曼王国。到了7世纪,非洲轻而易举地被攻陷,并成为阿拉伯人的战利品。后面的内容将予以详述。
三、匈奴人和斯拉夫人
在4世纪末至5世纪初,日耳曼部落侵入罗马帝国,原因之一是由于对匈奴人和阿兰人的惧怕。凶猛的匈奴人不仅将日耳曼人驱进罗马帝国,自己也踏足于罗马的领土之上。
匈奴人?4世纪后半期,在西伯利亚南部有匈奴人、阿兰人以及其他众多不知其名的部落。他们组成了一群蒙古游牧部落,通常都称他们为匈奴人。由于资源的短缺,他们的牛羊群缺乏水草供给,匈奴人转向西行,途中猛烈进攻了多瑙河与莱茵河以北的东哥特人和其他日耳曼部落,把他们驱进了罗马帝国。此后,匈奴人便在匈牙利平原定居,并以此为中心,对整个中欧地区进行侵占掠夺。
阿提拉?5世纪前半期,匈奴人的领袖阿提拉,有着典型的匈奴人外貌。头大、鼻扁,矮矮胖胖,双肩显得比一般人宽些;一双锐利的黑眼,眼间距离很阔;黑色毛发,头发粗硬,胡须稀疏,面目可憎。阿提拉个性大胆,在战争与外交方面表现都十分突出,但其为人狡猾、贪婪;自负又迷信,注定是一位残暴的征服者。他长时间控制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就连罗马帝国也要向他纳贡,以保全领土免遭蹂躏。阿提拉并不容易满足,总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次,为向希腊勒索额外的赔款,他侵入温泉关和色雷斯,长驱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阿提拉和他的铁骑因其劫掠破坏的可怖暴行,使得日耳曼和罗马人一致给他起了“上帝之鞭”的称号。
沙隆战役?公元451年,由于罗马皇帝拒绝继续纳贡,阿提拉发动了约五十万人的军队四处掠夺,其中包括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组成的部队。军队从匈牙利出发,渡过莱茵河,侵入高卢。但在马恩河畔沙隆附近,军队遭到了挫败。当时,他们面对的是由罗马将领埃提乌斯率领的联军,联军由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组成。经过激烈战斗,双方都损失惨重,罗马联军顽强抗争,打垮了阿提拉的势力,阿提拉不得已从高卢撤退。沙隆战役把西欧从匈奴人的手上解救出来。
阿提拉在意大利?公元452年,阿提拉入侵意大利之时,到处进行焚杀。当他走进罗马,罗马教皇利奥一世挺身而出向他恳求。深受感动的阿提拉退回到匈牙利,保存了这座“永久之城”。
公元453年,在一场与日耳曼少女的婚礼上,阿提拉意外死亡。
匈奴人的解体?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争夺遗产,开始了内战。各派的党羽自相残杀,死者数以千计。不久,匈奴人的游牧部落便解体了。剩下的匈奴人逐渐定居,与多瑙河下游及俄罗斯南部的其他民族融合,开始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斯拉夫人?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中欧东部,尤其是在今波兰的东部地区,曾一度从西面和南面遭受日耳曼人的攻击。和日耳曼人、罗马人一样,斯拉夫人也受到了匈奴人的影响。当历史的帘幕升起时,经历了日耳曼人迁移、匈奴人瓦解后,斯拉夫人也开始向西、向南面扩张,尤其是到达了日耳曼人所退出的多瑙河一带,并且接收了一部分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