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从古典时代到基督教文化(第18/20页)

大教长和教皇?拜占庭帝国的天主教教会有一个主要职位,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到了8世纪时,他和罗马主教(教皇)之间展开了诸多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东欧和西欧之间日益增长的差异与矛盾,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例如,希腊语是拜占庭帝国教会使用的语言,而西方罗马人、克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的教会则使用拉丁语。君士坦丁堡的主教或大教长深受皇帝的影响,而罗马的教皇就不一样,他拥有更多的独立性。这就使罗马教皇在教会和国家两方面上,大大扩展了他的势力。从8世纪到11世纪,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基督教教会内部的分裂一直在持续。

1054年之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有分歧的基督教教会。一个在东方,因强烈的爱国情感而依附于拜占庭皇帝和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另一个在西方,无条件忠诚地服从罗马主教即教皇。这两个教会都自称是公教,而且是正统的教会。在近代的习惯用法中,西方的教会被称为“天主教”,东方的教会被称为“东正教”。

三、基督教在北欧获胜

公元718年,穆斯林阿拉伯人被利奥三世赶出君士坦丁堡,接着又在公元732年被查理·马特赶出法国南部,而同时,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将文明传到了中欧和北欧。在此之前,爱尔兰与苏格兰的凯尔特族修士已经在日耳曼旅行布道多时了。

日耳曼的皈依?温弗雷德,后被称为卜尼法斯,公元680年左右生于英国,是在日耳曼传教和组织教会最突出的人物。当时英国人刚刚改信基督教,卜尼法斯拥有基督使徒的热忱、青年人无畏的勇气和政治家的独到眼光。他毅然决定,要将教皇格里高利和奥古斯丁曾带给英格兰的光明和欢乐,一起带给大陆上的日耳曼人,于是他在图林根、黑森和巴伐利亚殚精竭虑地工作了三十年。虽然公元754年他牺牲在他为之服务的人手里,成了一名殉道者,但因此有了成千上万的人改信基督教,产生了数百个传教士,修道院与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许多盏明灯相继在这黑暗的时代被点燃,卜尼法斯,这个日耳曼使徒因此而闻名于世。

查理大帝等加洛林朝的皇帝们继承了卜尼法斯未完成的事业,并得到了罗马主教的同意和支持。到了9世纪末期,基督教已遍布中欧西部的莱茵河至波罗的海一带,形成了天主教的一个分支。

斯拉夫人的皈依?在9世纪,中欧东部君士坦丁堡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兄弟也跟卜尼法斯劝化日耳曼人一样,为今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斯拉夫人做着同样的事。他们劝化斯拉夫人信奉基督教,组织教育他们。他们还教授当地人用斯拉夫语念书写字,因此奠定了斯拉夫文学的基础。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门徒受他们感召,向欧洲其他地区的斯拉夫人传播基督教的福音。

基督教紧接着从捷克斯洛伐克传到波兰。一个波兰酋长在他妻子的影响下改信了基督教,他的妻子是一位捷克公主。他们的儿子也是一个热心的基督徒,为了劝化波兰人民,他做了不少的工作。约在11世纪初期,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们在近代俄罗斯人的祖先东部斯拉夫人中分别传布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

天主教和东正教?到了11世纪,虽然斯拉夫人都信奉了基督教,但是他们已分别向教皇和大教长表示了忠诚。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拥戴教皇归附于西方教会成为“天主教徒”。俄罗斯人拥戴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加入东方教会成为了“东正教徒”。因此,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接受了罗马的文化势力,俄罗斯人则受君士坦丁堡的影响。

南方斯拉夫人同时也被分为两半。以多瑙河为界,南边的斯拉夫人成为正教徒,北边则是天主教徒的领地。9世纪时,保加利亚人改信基督教也都成为了东正教徒。

基督教文明的推广?因此基督教自8世纪到11世纪在欧洲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它借中欧之利在日耳曼与斯拉夫人中间,分别自北海到第聂伯河、自莱茵河与多瑙河到波罗的海向外扩张。为了能迅速驯服并开化那些“满族”,引进了相对安定、优雅的生活方式,传播了写读艺术并建立了开明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