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罗马帝国的古典文明(第23/25页)
罗马的特制品虽然在产品生产和交换上远不如近代世界的先进国家,但在当时却比许多国家要先进得多。
城市?罗马贸易和工业的发展使城市迅速发展。制造业商业的发展、市镇的扩张、道路的延伸也在同步进行。新城市犹如魔术般迅速兴起,其中高卢、西班牙是商业和文化的中心。罗马典型的城市规格是方格形,其中有体育场、戏院等娱乐设施,图书馆和澡堂等公共场所,还有议会厅、庙宇和礼拜堂等优雅的建筑。就连私人住宅和公寓也被建造得异常精美,有的房子甚至还配备专门的水管。
劳动?城市里有许多富裕的商人、银行家和承包人,他们都慷慨出资,成为艺术的拥护者,并以此为荣。但有时工人阶级并不能从工业的成长和贸易的扩张中得到很多益处。虽然劳动人民能观看到美丽的公共建筑,坐在公共戏院里,使用公共澡堂,并能在其中找到一些乐趣,但和富裕的人相比,工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不如以前。奴隶也成了生产力,他们的主人为了利益而让他们日夜劳作。自由工人的人数也不算少,所以他们必须拼命工作来和奴隶们竞争。
在乡下,罗马早期的农人自己耕种自己的小农场,奴隶们则耕种大农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小农场逐渐被大农场和大牧场所取代。小农场的农人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而不得不去大农场当佃农来维持生计。因此,佃农取代了奴隶的地位,许多奴隶得到解放。后来,佃农逐渐移入城市或迁往其他地方,于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禁止他们离开农场。这种强迫手段使农人不得不在同一块土地上世世代代当佃农,农奴便由此产生,农奴在罗马帝国时期占大多数。
工具和耕种方法?农人所使用的工具较少且方法简单。他们所用的犁只能在土地上留下几道抓痕,根本不能把土地挖深并翻成有规则的垄沟。他们用镰刀来收割谷物,用连枷或用牛的踩踏来脱粒。手工业在制造业里占大多数,即使罗马人发明了机器,但并不受到重视。据说,有一个发明家发明了某种机器并把它进献给当时的维斯帕西安皇帝,但是这位皇帝却认为这个发明会使许多人失业,所以把机器搁置在一边。
家族作风和衰落?罗马帝国早期,工业和贸易很少受到政府的干扰。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和官员们对经济的管制逐渐加大。
在公元3—5世纪,罗马经济渐渐衰落,土地的肥力大不如以前,农人的赋税也越来越重。政府的管理非但对农人没有好处反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农奴制压迫着百姓的生活,内乱也经常发生。
六、希腊—罗马文化
奥古斯都统治的时代成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他的后继统治者使之延续。罗马帝国时期的两个世纪,美术作品精彩地展现了罗马内部的和平与发展。统治者为了促进艺术的发展,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建筑、雕刻和绘画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杰作,在以往的几个世纪的时间内也没有留下那么多杰作。其他帝国也无法与罗马比拟。
罗马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希腊化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大部分作品是希腊和其他近东艺术家所创作的。近东的艺术通过罗马才扩散到更广大的地区。但是罗马的艺术家并不都是模仿者,即使他们在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也胜过了他们所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在建筑上有独特的天分。
拱门和圆顶?拱门建筑并不是罗马人发明的,他们是向伊达拉里亚人学习,并加以发扬。罗马人在高架渠和桥梁建筑中采用拱门,既美观又实用。像罗马大圆形竞技场之类的建筑,他们使用了重复的拱门,采纳希腊的圆柱,就连进门的通道也被建成了拱状。拱形的凯旋门纪念着皇帝们的战功,罗马广场及其附近还有三座这样的凯旋门,分别是纪念提图斯、塞普提米乌斯·塞维路斯和君士坦丁大帝。
当然,圆顶和拱门是相同的建造原理。圆顶被罗马人作为巨大公共建筑的屋顶,这样就不必用柱子支撑整个建筑的内部空间。但是在搭建圆顶或拱门时需要用一个临时的支架,等到建筑大概完成,比如拱门的石块都嵌卸完毕或者圆顶的水泥凝固之后,支架就可以撤去。这时拱门或圆顶就依然独立存在,成为华丽雄伟的建筑。由哈德良所造的万神庙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之一。而查士丁尼在君士坦丁堡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拥有着高耸的拱门和巨大的圆顶,被认为是最宏伟壮丽的圆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