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亚洲对工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反应 (1850~1945年)(第10/11页)
日本政府创建的西式陆军和海军也以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融合了新旧元素。根据古老而极度谨慎的原则,只有世袭的武士阶层才有统领军队的权力。因此,1872年曾在4年前策动“倒幕运动”的武士集团决定引入普遍兵役制。由于此时欧洲所具有的一切事物在日本的高层统治者中都有着极大的威望,因而他们受到了同时期法国和德国的实践影响。但是决定性的因素是他们需要军事力量去抗衡在“倒幕运动”中被排挤出权力之外的大量充满怨恨的武士宗族。政府已经摧毁了宗族所有制的土地结构并废除了封建义务和特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瓦解潜在的敌人和敌对的团体,而并非从社会正义这一抽象的概念出发。因此,唯一合乎逻辑的做法就是在创建新式军队中忽视武士和贫民间的传统差异。
如此一来的长期影响就是让军队成为强大的爱国主义学校和非常重要的社会晋升渠道。海军保持着相对贵族化的气息,并且西化更深、技术更复杂。但是陆军为普通农家子弟提供了通过进行适当的培训就可以跻身到官员阶层的渠道。几乎再没有其他的生活渠道可以引起身份的变化,因为高等教育花费高昂,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必须在几年中放弃谋利机会而取得高等学位,这对于农家子弟来讲是无法负担的。而如果选择军旅生涯可谓生活基本有保障,并且原则上可以上升到与其能力相符的高度。尽管在新官员阶层中有很多来自普通的农民阶层,但仍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武士道传统和价值观。就如同工业组织一样,日本军事机构可以在不抛弃独有的日本精神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和西化。
与日本生活这种根深蒂固的延续性相比,始于“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和后来的宪法法律的制定都是很肤浅的。明治天皇(1868~1912年)登基初承诺建立协商的立法机构,并且遵照公众意愿进行统治。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很大程度上效仿俾斯麦参与制定的德意志式的宪法,将这种承诺最终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了。因此,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日本政治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巨大发展,就是所有成年男子参与议会选举所带来的一种公众和民主因素。从1898年起宗族领袖和其他高层的个人只有赢得各种公众支持才能保持政治权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甚至那些并非出身高贵的个人可以在议会的支持下获得政治权力。
通过这种方式,一些至少类似于西方民主革命的事物也在日本出现了。但是在宪法中民选议会的权力是有限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个作为曾策划“明治维新”的宗族领导集团的继承者——内部“元老”派系一直在幕后行使着重要权力。此时一个新的权力争夺者在野心勃勃的军队年轻军官中发展起来,他们认为文人政府并未热心支持他们在亚洲大陆的激进政策。他们建立了半公开的爱乡熟法西斯社团,并且有时暗杀反对其观点的高级官员。结果东京的文人政府开始成为军方首先征服中国东北(1931年)之后征服大部分中国(1937~1941年)的不太情愿的、勉强的合作者。
日本刚走上军事征服道路就开始在太平洋上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美国努力通过对石油、废铁(都是日本必须进口的)等关键物资实行贸易禁运来遏制日本的野心,而这也迫使日本冒险偷袭珍珠港(1941年),企图使美国长期陷入瘫痪以借机夺取婆罗洲岛的油田,并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建立经济自足的“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在珍珠港对美国舰队的袭击极其成功,“大东亚共荣圈”也很快成为了一个军事现实。但美国反攻的速度和力量使日本感到震惊并且完全打乱了日本的原计划。到1945年美国的轰炸和潜艇击沉了日本大部分商船,造成日本国内经济动荡。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日本军国政府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之后美国的占领管制开始了日本政治和经济的另一次剧烈的自我转变。
无论以何种标准,1854~1945年间日本在应对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方面的确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同样经历了非凡的转变。尤其是在日本自我转变的早期阶段,全盘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模式。日本派遣使团到欧洲和美国,学习并带回一切看似有用的东西。学生出国留学掌握了一门又一门西方学问,之后他们回国成为专家并非常系统地将他们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其他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