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第16/26页)
图10-5 “黄色的危险”:这幅画是根据德国威廉二世创作的草图而绘制的。威廉二世解释说,此图的创作意图在于鼓励欧洲人联合抵制佛教教义、异教教义和野蛮的侵袭,保卫基督教
但是,其他西方国家却发现了与日本合作的好处,它们想利用日本处于萌芽阶段的力量来为它们维持东方的秩序。1900年,机会来了。当时,中国的一个秘密反帝国主义团体——义和团发动起义(他们宣称,练习中国武术100天就能刀枪不入)。2万外国军队镇压了这场运动,其中参与镇压的大部分士兵来自日本,虽然西方的记载中不会对此进行记录——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北京55天》(55 Days in Peking)更是只字未提。英国对此十分满意,它们在1902年签订了海军同盟协定,认可了日本在亚洲的大国地位。日本坚信英国的中立立场,于1904年对俄国展开复仇战,击沉了俄国的远东舰队,与俄国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陆地战,击垮了俄国军队。沙皇尼古拉斯派遣自己的主力舰队航行两万英里来到日本意图扭转局势,日本战舰同样将其击沉。
虽然从东方掠夺财物返回伦敦还不到半年,但是古老的东方国家对此的反应却是如此激烈,似乎都可以颠覆西方帝国了。颜面尽失的俄国司令官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Aleksei Nikolaevich Kuropatkin)总结道:“1904~1905年间发生的事不过是和先遣部队进行的一场小规模冲突……对于所有欧洲人来说,维护亚洲和平的共同认知才是重要的事。只有怀着这一愿望,我们才能遏制‘黄色危险’。”但是,欧洲却忽略了他的建议。
世界大战: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14~1991年间,西方大国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其一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决定了德国能否建立欧洲陆上帝国。其二是1939~1945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的是同样的问题。其三是1947~1991年间的冷战,目的是商定美国和苏联如何分割世界。这一系列战争加起来形成了西方世界新的战争。它包含夺去上亿人性命、威胁到了人类生存的东方战争。与此相比,18世纪战争的规模真是相形见绌。1991年,西方仍然统领着世界,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库罗帕特金的担心真的快要来了:东方蓄势准备夺去世界霸权。
人们常常说到新的西方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奥斯曼帝国的长期衰败是如何导致巴尔干地区滋生恐怖主义分子或自由斗士的,当时,一个名叫黑手党的团伙专干坏事,虽然运气不好,但它是如何于1914年6月刺杀奥地利哈布茨堡家族继承人的(第一个刺客扔的炸弹没有扔到奥地利大公的车上,仅仅让司机拐错了方向,倒了车。车恰好停在第二个刺客的面前,这位刺客行刺成功),以及旨在维护欧洲和平的一系列条约是如何把每个人拖到崩溃边缘的。
随后的事情也同样众所周知——欧洲现代化城市是如何征召年轻人参军的,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这些人装备上最新式的武器,将他们巨大的能量投入这场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屠杀中。1914年前,一些学者认为,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经济联系得太紧密。如果战争发生,所有国家都会受损,因此它们会阻止冲突产生。但是,到1918年,他们得到的教训是:只有那些有效利用广阔而多元经济形式的国家才可以在20世纪的战争中求得生存。
战争似乎展示了自由、民主国家的优势,这些国家的人们全身心投入这场争斗中。公元前1000年,东西方人都明白,富有活力的帝国是发动战争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历史上,帝国是长期存在的政府管理形式,其中带有从亚述、波斯、秦朝等帝国延续下来的传统。在当今这个10年中,他们明白了这些富有活力的帝国与战争格格不入。
最先走向灭亡的帝国是中国的大清王朝。清王朝陷入债务、战争的泥潭中,政府管理混乱,小皇帝溥仪的大臣们早在1911年就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不过,当袁世凯1916年称帝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同样不能掌控国家的局势。另一个军阀派别辅佐溥仪重新即位,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举。一架飞机在北京紫禁城上方投下炸弹,溥仪再次被罢黜,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几天之后中国的帝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