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争能力:工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差距(第15/16页)

在西方,军事变革的步伐在公元前1500年后加快了。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王国中,战车部队成为主力,在高度集中的统领下,越来越多的专业化部队建立了起来。西方战争能力的得分在公元前1400年增至0.03分,公元前1300年增至0.04分。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晚期,东方似乎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军事能力加速增强的时期。到公元前1000年时,周朝也大规模地使用起战车来,就像自公元前1500年起的西方军队。据(公认是将近1 000年后编撰的)《史记》记载,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在推翻商朝的战争中,统率了45 000名步兵、6 000名盟军和300辆战车。即使实际数字只有一半,这支军队按照西方公元前1500年的标准,也相当可观了(尽管不会给公元前13世纪的西方国王们留下什么印象)。因此我提议给公元前1000年的东方战争能力打0.03分。

周朝军队在公元前10世纪似乎更加壮大了,并使王权跨过了渭河,扩展至黄河流域。然而,在公元前957年周昭王在汉水流域遭遇惨败后,国家开始分裂。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体系打分无疑是武断的,但公元前1000~前900年周朝军力的增长不足以使得分升至0.03分以上,但公元前850年后国家陷入的混乱却足以使得分降至0.02分。

军事力量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和晚期迅速而稳步增长。最重要的变化在组织方面,从贵族征税征兵,并坐在战车里指挥自己的部队,转为统治者征税,征召自由的农民组成大规模的步兵部队。公元前7世纪时,10 000人的军队仍被视为庞大。然而,到了公元前6世纪晚期,主要的军队能召集到50 000人,而一个世纪后,最大的军队的人数还会再翻上一番。

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学者以能投入战斗的战车数量来衡量国家的大小:千乘之国(1 000辆战车可能只是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投入城濮之战的战车数量的一半)为小国,万乘才是大国。然而,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军队的规模呈爆炸式增长。我们的文献资料提供的数据(达到了60万)经常受到怀疑,但到公元前250年时,秦国无疑能一次性投入数十万兵力。铁制兵器直到公元前200年后才普遍使用,但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3世纪,我们也看到了战车被骑兵取代,围攻战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都建起了泥砖长城,以抵御草原袭击者。

在图5.13中,我标绘的东方战争能力的分数在公元前700~前100年是稳步增长的,从0.02分增至0.08分。这无疑是过分简单化了,增长率在公元前400年后很可能加速了,但鉴于涉及的分数实在太小,目前这样标绘,比插入停滞时期和骤变时期,随意性似乎要小一些。

工业革命改造枪炮

跟社会组织一样,战争能力也是能量获取的功能之一。能量获取水平稍微提高一点点,通常就能引发战争能力的巨大增长(见图5.17和图5.18)。

图5.17 公元前14000~公元2000年西方能量获取水平与战争能力的对比(以对数-线性标尺标绘,以社会发展分数衡量)
图5.18 公元前14000~公元2000年东方能量获取水平与战争能力的对比(以对数-线性标尺标绘,以社会发展分数衡量)

东方和西方一样,战争能力在经过了一段增长缓慢得在发展指数上难以衡量的漫长时期后,又突飞猛进了一段,在大约1 000年间(西方为公元前1800~前500年,东方为公元前1200~前100年)从0.01分跃升至0.08分。继而在接下来的将近2 000年间,东西方的战争能力又都似乎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也许可称之为“硬天花板”的上限,即0.08~0.12分(见图5.19)。

在0.08~0.12分这个范围内,东方和西方的战争能力经历了多少不同的道路。在东方,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波峰(公元前100~公元100年、公元700年、公元1400年)被崩溃(公元200~400年、800~900年)分开。每个波峰都比前一个要高(公元前100~公元100年为0.08分,公元700年为0.11分,公元1400年为0.12分,在大约1500年经历了一次轻微的下跌后,于1600年又恢复到这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