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争能力:工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差距(第12/16页)
这意味着1800年清朝军队的战斗力还不及1600年之前不久与丰臣秀吉作战的明朝军队,不过多少比在克雷西战役、普瓦捷战役和阿金库尔战役中厮杀的骑士和弓箭手们强一些。这也意味着东方的战争能力在19世纪增长了10倍,才使得日本在1900年得到了1分(见图5.15)。
图5.15 1500~1900年,军事革命时代的东西方战争能力
中华帝国和游牧时代(公元前200~公元1500年)
中国在2 000年帝制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内,战争能力都强于东方(甚至世界上)的任何对手,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外,与我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称为“游牧异族”的民族有关。
总体而言,我用于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4个特点的分数,都显示出存在相当大的冗余,然而有非同寻常的社会形态来抵消这一趋势。草原游牧民族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这些群体通常在社会组织和信息技术方面都得分极低,在能量获取方面也乏善可陈,但在火药时代来临之前,只有最为高效的农业帝国才能在战场上胜过他们。
在东方,农业帝国显然在大约公元前100~公元100年达到了这一水平。当时汉朝军队经常能击败匈奴军队,然后在7世纪,唐朝军队在与突厥对峙时甚至取得了更大的优势。然而,直到1700年后,随着火器得到了巨大改善,清朝军队才真正控制了草原。在中原王朝占优势的这些时期之前和之间——即大约公元前200年、200~500年和800~1500年——草原游牧民族的军事实力强于任何农业国家。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最强悍的草原社会在社会发展指数的战争能力方面,也许平均能得到大约0.1分(浮动为±25%~50%)。最低分(也许是大约0.06分或0.07分)出现在公元头两个世纪,当时罗马、波斯和汉王朝都成功地压制了新的游牧大帝国在草原上的崛起,最高分(可能为大约1.3分,大致是匈奴的两倍)则出现在成吉思汗时代。
这意味着成吉思汗的蒙古游牧部落的武力可能已经超过了罗马帝国,甚至可能与1500年左右的奥斯曼帝国不相上下了。当然,已经无法证明这样的看法是否正确了,但帖木儿的确曾在1402年轻取了奥斯曼军队,并认为他的游牧部落的实力足以在1405年推翻明王朝。另一支蒙古军队的确于1450年俘虏了明朝皇帝,假如他们愿意的话,也很可能攻陷北京城。不论有多少参考价值,“历史上的大战役”游戏也假设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战术上优于恺撒的军队。
然而,尽人皆知的是,游牧民族的统治者在试图将其战争能力转化为政治权力时,都极其困难。只有拥有“半游牧”背景的民族才有可能成功建立统治王朝,如6世纪时鲜卑人建立了隋唐,12世纪时女真人建立了金朝,17世纪时满族人建立了清朝。完全游牧背景的征服者,如13~14世纪的蒙古人,似乎在进行统治一个农业帝国所必需的文化调整时感到太困难。因此,对于整个公元前200~公元1800年,我只给中国的战争能力打分,而不计游牧民族。
东方军事史上这段时期的大致轮廓还是相当清楚的,尽管精确打分又是一个主观的问题。我将从15世纪说起,回溯至公元前200年。
公元1400年,就在郑和远航和永乐大帝征伐草原前夕,明朝的军事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皇帝号称统率着一支有3 500条船的近海船队(其中有1 750条战船、1 350条巡逻船和400条武装运输船)和一支120万人的陆军。但实际上,军队的规模要小得多,不过在1414年对草原最大的一次征伐的确投入了大约50万兵力。明朝的战争能力无疑比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要强(我给奥斯曼帝国打的分数为0.11分),但恐怕不及13世纪中期蒙古人鼎盛时期,因此,我为1400年的东方估计的分数是0.12分。
到1300年时,蒙古人在夺取了全中国后,军事实力比13世纪中期巅峰时可能有所下降,但依前现代的标准依然令人生畏。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甚至重建了中国水师,修复了自13世纪中期就处于失修状态的战船,据说还在1274年派遣了4 500艘战船,搭载15万士兵远征日本。我为之打0.11分,稍稍低于明朝早期全盛时期,但这只是猜测;估计为0.1分或0.12分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