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5架美国轰炸机在中国迫降……(第3/5页)
但那正是杜立特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
那艘发现美国舰队的“日东丸23号”虽然把消息传回了东京,但日本人认为在那个海域,美国人的舰载机是不可能飞到日本本土来进行轰炸的。
所以,他们并没有重视那个情报。
就在飞临东京上空的时候,杜立特的轰炸机中队看到迎面飞来了一架飞机。事后他们才知道,那是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的座机,当时,他正准备去视察一所航空学校。

杜立特空袭东京时从空中拍下的照片
东条英机的秘书西浦大佐首先发现迎面飞来的飞机样子很奇怪,再仔细一看,他惊恐地发现:居然是美军的飞机!
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杜立特率领的16架B-25轰炸机,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将一枚枚重达200多公斤的炸弹和燃烧弹扔了下去,轰炸了东京、横滨、横须贺、名古屋、神户和大阪6个城市的多个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
日本的防空警报,在炸弹落下后才开始响起,而截击的战斗机起飞时,B-25轰炸机的炸弹已经基本扔完了。
这可能也怪不了日本人,这是日本本土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真正的轰炸。(1938年,中国空军曾对日本实施过一次“纸片轰炸”,详见本书收录的“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但还是要轰炸日本……”一文。)
日本官方随即开始了舆论宣传,表示美军的这次轰炸效果很小,甚至拿杜立特的名字来证明(杜立特:Doolittle,日本人说是do little)。

被轰炸后的日本建筑废墟
但是,美军这次轰炸的目的,并不是要造成多大的物理伤害。
从来没有在本土挨过炸弹的日本人,不仅被重重地羞辱,而且日本民众开始出现对战争的恐惧。
而那16架B-25轰炸机,在扔光炸弹后,按照预定计划,朝着中国沿海方向飞去。
预料中的困难,还是发生了。
6
首先,机队中的8号机因为油耗过大,已经飞不到中国了。
经过考虑,8号机改道飞向了苏联的海参崴。其实杜立特的“敢死队”最初考虑的降落地点就是更近的苏联,但当时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美国派人密谈后被拒绝。
8号机一降落,5名机组人员就被苏联方面扣留了。一年后,5名机组人员被押送到苏联和伊朗边境的一个地方,他们买通了一个走私的阿富汗人逃到了伊朗境内,辗转后回国(后来档案解密,阿富汗人背后的指使者是苏联克格勃。苏联人当时注意力在德国,不想得罪日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放走美国人)。
但其他飞机上的战友们,就不是个个那么好运气了。
由于美国方面要保密,准备在4月18日24点左右通知中国的衢州机场,打开通信系统和机场跑道灯,让美国飞机降落。
但是,杜立特和他的战友因为提前起飞,在晚上10点就到了衢州机场上空。衢州机场因为没有得到任何通知,按照规定,为了避免日军空袭,所以关闭了一切通信系统和灯光。
找不到降落地点的杜立特和他的队员,只能一圈圈在空中徘徊,看着燃油一点点耗尽。
最终,他们只能选择在浙江西部的山区进行迫降。
伤亡终于出现了:3号机的机枪手法克托尔在迫降过程中不慎翻落坠崖牺牲,成为当日空袭的第一名牺牲者。
6号机因为燃油耗尽,连中国大陆也没有飞到,在象山附近的海面迫降,投弹手迪特尔和机枪手菲茨毛莱斯溺水身亡。三名游上岸的机组成员在被中国当地老百姓护送前往安全区途中,被日本人发现,成为俘虏。
16号机因为迫降地点接近当时日军控制的南昌,在迫降成功后1小时,五名机组人员全被日军俘虏。连同3号机的三名幸存战友一起,这八名美国飞行员被日本法庭开庭审判有罪,罪名是“杀害日本的无辜百姓”。其中三人被立即枪决,剩下的五人饱受折磨,一人被折磨至死,剩下的四人最终在1945年获救。
所幸,剩下的64名飞行员和机组成员,全部在迫降后获救。
救他们的,都是中国当地的老百姓。

杜立特的1号机组成员和救助他们的中国百姓在浙西行署门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