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之死(第6/7页)
张灵甫的最后时刻,终于来临。
7
关于张灵甫阵亡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被解放军战士击毙。
这种说法,见于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陈粟大军征战记》,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资料选》,以及公开发表的原华野将领回忆录及电影《红日》等。
按这种说法,当时华东野战军包围了山洞,向洞内扫射,然后进洞搜索,发现张灵甫已倒在血泊之中。
战后,华野首长联名致中央军委的电报原文如此表述:
军委,刘邓:
一、据最后检查证实,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五十八旅旅长卢醒,确于十六号下午二时解决战斗时,被我六纵特团副团长何凤山当场击毙。当特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
二、另查出五十一旅旅长陈传钧、副旅长皮宣猷、五十七旅旅长陈嘘云、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五十八旅副旅长贺翔章、师新闻处副处长赵建功,均被俘,现在野战俘官处生活。
陈粟谭榘
三十日
第二种说法,张灵甫是自杀的。
这是国民党方面历来的版本。主要证据有二:一是两封遗书(也有说法说两封遗书是王耀武伪造的,但张灵甫遗孀王玉龄认为第一封遗书是真的),二是张灵甫的随从参谋杨占春。据他的回忆,是张灵甫强行命令自己的参谋处副处长刘立梓向自己射击。国民党官方的说法是,张灵甫是“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但张灵甫的遗体照片显示,他是前胸中了好几枪,所以不可能是自杀)。

张灵甫
第三种说法最有争议,说张灵甫被俘后,被华野一个负责押解的排长为了报连指导员被杀之仇开枪击毙的。
这种说法的关键证据,源自当时攻击整编七十四师的华野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他在回忆文章《飞兵激战孟良崮》中写道:“胜利了,我们的老冤家、死对头,终于被彻底歼灭了。但在庆贺大捷之余,也有点遗憾,那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死心塌地效忠蒋介石的‘御林军’师长张灵甫,在被我纵特务团活捉之后,又被一名对他怀有刻骨仇恨的干部给打死了!”
不管怎么说,张灵甫最终还是死了。
虽然是敌人,但毕竟曾是一个抗日战壕里的战友,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决定将张灵甫的遗体擦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就地掩埋(据王树增的《解放战争》记录,当时解放军花了400块大洋买了上好的楠木棺材,但有当事人回忆,当时用的是楸木棺材)。
被六纵俘虏的整编七十四师军官要求最后与他们的师长告别,经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同意,在副司令员皮定均的陪同下,9名整编七十四师的军官在张灵甫遗体旁跪成一圈,泣不成声。
华野战士在张灵甫的坟前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张灵甫之墓。然后通过新华社广播播报了张灵甫的埋葬地点,希望张灵甫的家属能到该处收尸。不久之后,张灵甫的棺木就被国民党方面挖走,在南京玄武湖边竖起了张灵甫和孟良崮阵亡将士的纪念碑。
8
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后,蒋介石认为这是内战爆发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为此,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被撤职,整编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撤职留任,整编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原本被下令“就地枪决”,后来被撤职押送军法处查办。
穿越沂南与蒙阴县界的孟良崮,在两个县的地界内,分别成立了两个景区。
在蒙阴县的景区里的一处石壁上,刻着“击毙张灵甫之地”七个字,石壁下面是不到1米高的缝隙。
按照张灵甫儿子张道宇的说法,“这个景区是假的”,因为那个不到1米高的缝隙,根本藏不进张灵甫的师部以及警卫营。他认为沂南景区那个纵深100多米的山洞才是真的。
但无论如何,当年誓不两立的敌人的毙命处,成了“红色旅游”的景点,应该是张道宇之前没有想到的。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王玉龄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并获得一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