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宗教战争(第3/6页)

查理五世死后,德国和奥地利落到了他的兄弟斐迪南手中。他的其他所有领土,包括西班牙、荷兰、印度群岛和美洲,则全部由他的儿子菲利普接管。菲利普是查理五世和自己的亲表妹葡萄牙公主所生。这样近亲联姻所生的孩子行为古怪、神经有些不太正常。菲利普的儿子,不幸的唐·卡洛斯(后来经其父亲的允许而被杀死)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疯子。菲利普本人倒不那么疯癫,但是他对教会的狂热几近疯狂。他相信自己是上帝指派给人类的救世主之一。因此,要是谁固执己见,顽固地拒绝和他持同一观点,他就会被宣布为人类的敌人,必须予以消灭,以免这个人的坏榜样腐蚀虔诚的邻居们的灵魂。

当然,西班牙是一个极为富有的国家。新世界发现的所有金银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卡斯提亚和阿拉贡的财库中。但是,西班牙也患有一种奇怪的经济病。西班牙的农民都是勤劳的男人和更加勤劳的女人,但西班牙的上层阶级却对任何形式的劳动怀有极度的轻蔑,只愿意加入陆军、海军或在政府部门出任公职。至于摩尔人,他们一直是兢兢业业、工作异常勤奋的工匠,但在很早之前就被逐出西班牙。这种经济病的结果就是,作为世界珠宝库的西班牙,事实上却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因为它所有的钱都必须送往国外,去换取那些西班牙人自己不屑种植的小麦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

菲利普是16世纪最强大国家的统治者,他的财源一直依赖于在商业繁荣之地的荷兰的税金。可这些不知好歹的弗兰芒人与荷兰人是路德和加尔文教义的忠实信徒。他们不仅清除了当地教堂里的所有偶像和神圣的画像,同时他们告诉教皇,不再把他当作是他们的牧羊人。从今以后,他们打算根据新译的《圣经》的指令和自己的良心行事。

这使国王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当然不能容忍他的荷兰臣民的异端邪说;另一方面,他又着实需要他们的金钱。如果他默许他们成为新教徒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来拯救他们的灵魂,这是对上帝的不尽职;但如果他派宗教法庭到荷兰,并把敢于反抗的臣民在火刑柱上烧死,那他势必失去大笔的收入来源。

菲利普是一个生性多变,优柔寡断的人。在如何处理荷兰人的事情上,他犹豫了很长时间。他时而仁慈时而严厉,又是允诺又是恐吓,各种手段都尝试过了。可荷兰人依然十分倔强,继续大唱他们的圣歌,一心一意聆听路德派和加尔文派牧师的布道。绝望之下,菲利普将自己的“钢铁汉子”、手段残酷的阿尔巴公爵派往荷兰,使这些冥顽不化的“罪人们”屈服。阿尔巴首先将那些没有逃离荷兰的宗教领袖斩首,接着在1572年(也就是这一年,法国新教领袖都在血腥的圣巴托罗缪之夜被赶尽杀绝),阿尔巴攻下了荷兰数座城市,将城中的居民全部屠杀,以警告其他的城市。次年,他又率军围困了荷兰的制造业中心莱顿城。

与此同时,北尼德兰的七个小省份联合起来,结成了一个防御联盟,即所谓的乌德勒支同盟,并公推德意志王子奥兰治的威廉(曾作过查理五世皇帝私人秘书)为他们的军事领袖和他们的海盗水手的总司令。这些乌合之众曾以“海上乞丐”的绰号而闻名于世。为了挽救莱顿城,威廉挖开防海大坝造成一片浅水内海。然后,他率领着一支驳船、平底船组成的奇怪海军,又划又拉又推地穿过泥沼,来到莱顿城下。靠这支装备奇特的海军的帮助,从西班牙手中解救了这座城市。

西班牙国王的无敌军队首次遭到了这么耻辱的失败。它让整个世界大吃一惊,就像日俄战争中的日本人的沈阳大捷让我们这代人大吃一惊一样。莱顿城的胜利使新教徒势力获得了新的勇气对抗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也想出了新的办法去征服那些反叛的臣民。他雇佣了一个半疯癫的宗教狂热分子去刺杀奥兰治的威廉,但是领袖的死并未使七省屈服,相反更激起了他们的满腔怒火。1581年,他们在海牙召开了七省代表参加的议会,庄严地宣布弃绝“邪恶的国王菲利普”,并由自己来行使主权责任,在这之前,主权都掌握在“上帝恩赐的国王”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