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文艺复兴(第4/5页)
从那时起,彼特拉克的一生充满着无穷的赞誉和掌声。他描绘人们最乐意听到的事物。人们已厌倦了枯燥乏味的宗教争论,渴望五光十色的生活。可怜的但丁情愿不厌其烦地穿行于地狱,就让他去好了。彼特拉克却歌颂爱、自然和阳光。他绝口不提那些令人提不起精神的陈词滥调。他到哪里,哪里就有规模宏大的欢迎仪式,和一个胜利凯旋的英雄的待遇相差无几。如果他碰巧和自己的朋友、讲故事的高手薄伽丘一道,欢迎的场面会更加热烈。他们两人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充满好奇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并常常一头扎进几乎为人遗忘的图书馆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份维吉尔、奥维德、卢克修斯或者其他古代拉丁诗人散佚的手稿。两人都是本分善良的基督徒。他们当然是,每个人都是,但是如果因为某一天注定要死去,就整天唉声叹气,衣衫不整,实在是没有必要。生命是美好的,活着应该是快乐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追求幸福。你想要证据吗?好的。拿一把铲子,去挖地吧!你发现什么了?美丽的古代雕塑,优雅的古代花瓶,还有古代建筑的遗迹。这一切都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古罗马帝国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他们统治全世界长达1000年。他们强壮、富有、英俊(你只要看看奥古斯都大帝的半身像就会知道)。当然,他们不是基督徒,永远进不了天堂。他们最多是待在炼狱中打发时光,但丁不久前才在那里拜访过他们。
这一切谁在乎呢?能够生活在古罗马那样的世界里,对任何凡人来说已经胜似天堂了。再说,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为幸福地活着而快乐吧!
总之一句话,许多意大利小城市中的狭窄街道上都洋溢着这种意识形态。
你知道“自行车热”或者“汽车热”是怎么回事吗?有人发明了自行车,于是几十万年以来一直缓慢而劳神费力的步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人们欣喜若狂。现在他们能借助自行车车轮之力,轻快迅速地翻山越岭,享受速度的乐趣。后来,一个聪明绝顶的工程师又制造了第一辆汽车。人们再也没有必要脚踩着踏板费力地骑自行车上路了。你只需舒舒服服地坐着,让马达和汽油为你工作。于是,每个人都想拥有一辆汽车。每个人开口闭口都是劳斯伦斯、廉价小汽车、净化器、里程表和汽油。勘探者们开始深入地下,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新的油源。至于苏门答腊和刚果的热带雨林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橡胶,于是石油与橡胶一夜之间变成稀有物,以致人们为争夺它们而相互交战。你看,全世界都为汽车而疯狂,连小孩子在学会叫“爸爸”“妈妈”之前,就知道汽车是什么东西了。
在14世纪,整个意大利为重新发现的为深埋在地下的古罗马世界的美丽而疯狂,其情其景正如同我们现代人对汽车的狂热。很快,西欧的人们也分享了他们的热情。于是,一部未知的古代手稿的发现,可以成为人们举行狂欢节的理由加以庆祝。一个写了一本语法书的人,就像现在发明火花塞的人一样广受欢迎。人文主义者,就是那些致力于研究“人”与“人类”,而非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神学研究中的人。这些研究者得到的荣誉和获得的尊敬,远远高于刚刚征服食人岛胜利凯旋的英雄们。
在这个文化巨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大大有利于研究古代哲学家和作家的研究——土耳其人再度进攻欧洲了。古罗马帝国最后的一块领土,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重重围困。1393年,东罗马皇帝曼纽尔·帕莱奥洛古斯派遣特使伊曼纽尔·克里索罗拉斯前往西欧,向西欧人解释拜占庭的危急形势,并请求他们给予帮助。可是救援并没有来。
罗马的天主教徒巴不得希腊的天主教徒受到惩罚。虽然西欧人对拜占庭帝国及其属民的命运漠不关心,但他们对古希腊人却颇感兴趣。要知道,连拜占庭这座城市也是古代希腊殖民者于特洛伊战争发生5个世纪后,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建立的。他们想学习希腊语,以便能够阅读亚里士多德、荷马及柏拉图的作品。他们求学心切,可他们没有希腊书籍,没有语法教材,更缺乏教师,根本不知从何着手。佛罗伦萨的官员们听说了克里索罗拉斯来访的消息,马上向他发出邀请。城市的居民们疯狂想学希腊语,他是否愿意来教教他们呢?克里索罗拉斯同意了,真是太好了。欧洲的第一位希腊语教授终于把α、β、γ教授给了数百名热切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是千辛万苦来到到小城阿尔诺的,住在肮脏的马厩或破旧的阁楼上,目的是学会动词的变格,以便能够同索福克勒斯和荷马直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