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城市(第3/4页)

火药

但是,十字军东征彻底摧毁了以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假设希尔德海姆公爵想要去圣地,他不但要跋涉几千英里的路程,而且还要支付自己的交通费、伙食费。如果在家里,他可以拿田庄里的农产品支付开支,可是出门在外,总不能随身带上数千只鸡蛋和整车火腿以便满足威尼斯的船主或布伦纳山口的店老板吧。这些老板们只喜欢现金,对物物交换毫无兴趣,因此公爵不得不随身带上金子去开始旅程。但是他到哪里去找金子呢?他只好向老隆哥巴德人的后代,现在已经从事职业放债的伦巴德人那里去借,这些人悠然惬意地端坐在兑换柜台后面(“柜台”被称为“banco”,它是银行“bank”一词的由来)很乐意借给公爵大人几百个金币,但是公爵大人必须拿自己的庄园作抵押。这样,万一公爵大人在路上发生意外的话,他们的钱才不至于打了水漂。

对借钱的人来说这笔交易是有风险的。最后,伦巴德人名正言顺地占有了庄园,而公爵却破产了,只好以战士的名义为一个更强大、更谨慎的邻居作战。

当然,公爵大人还可以到城镇上犹太人居住区去借高利贷,那里的利息高达50%~60%。这同样是很不划算,但是没有别的出路了吗?听说城堡附近小镇里的一些居民挺有钱的。他们和公爵家族是世交,是不会提出不合理要求的。于是,公爵大人的文书,一位能写会算的教士,给当地最有名的商人写了一张条子,要求借一小笔钱。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整个城镇传得沸沸扬扬。镇上的居民聚集到为附近教堂制作圣餐杯的珠宝商家里讨论这件事。他们当然不好拒绝公爵大人的要求,索要“利息”又开不了口。因为收取利息违背大多数人的宗教原则;何况利息是用农产品来支付的,而这些东西他们自己多的是。

一位一直沉默不语的裁缝突然开口了。此人成天都静坐在自己的裁缝桌前,此时看起来挺像个哲学家的。“设想一下,我们可以把钱借给他,同时要求一些回报。我们大家不是都喜欢钓鱼吗?可大人偏偏禁止我们在他的小河里钓鱼。如果我们借给他100金币,作为交换,他给我们签署一张允许我们随意在他拥有的所有河流里钓鱼的保证书。这样的话,他得到了他急需的100金币,而我们得到鱼,又获得了乐趣,岂不是两全其美?”

公爵大人接受这项交易的那天(似乎是轻轻松松得到了100金币),他不知不觉地就在这个自己权力的死刑书上签了字。他的文书拟好了这个协议,公爵大人画了押(因为他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拿到了金币,公爵大人怀着满腔的激情去与可恶的穆斯林决一死战了。两年后,他身无分文地回到家里。看到市镇的居民们正在城堡的池塘里悠然垂钓,这可把公爵气坏了,他吩咐管家去把众人轰走。人们是走了,可当天晚上,就有一个商人代表团造访了城堡。他们彬彬有礼,先是祝贺大人平安归来,接着对钓鱼的市民惹怒了公爵的事情深表遗憾。最后他们又说,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是大人亲自恩允他们到池塘垂钓的。于是拿出那份有大人画押的特许状,它从大人出发去圣地那天起,就一直被保存在珠宝商的保险柜里。

这样一来,公爵大人气坏了。不过,他突然想起自己又急需一笔钱。在意大利,他还签押了某些文件,它们如今正稳稳地待在著名银行家瓦斯特洛·德梅迪奇手里。这些文件都是商业期票,有效期为两个月,总数目是340磅佛兰芒金币。这种情形下,公爵大人不得不极力克制义愤填膺的冲天怒火,不能太过于失态了。相反,他提出要求再借一些贷款。商人们答应回去商量商量再定夺。

3天后他们又来到城堡,答应借给公爵钱。他们愿意帮助大人摆脱困境。不过作为回报,大人必须给他们一个书面保证(另一张特许状),准许他们建立一个由所有的商人和自由市民选举出来的议会,而这个议会将管理公共事务,不受城堡方面的干涉。

这一次,公爵大人可是怒火中烧,但是他确实需要那笔钱,只好答应,签署了特许状。一个星期后,公爵就后悔了。他召集自己的士兵,气呼呼地闯进珠宝商的家里,向他要还那张特许状。按公爵的话说,它是狡猾的市民趁火打劫,从他那里诱骗走的。公爵拿走文件,一把火烧掉了。市民们安静地站在一旁,什么话也没有说。可当下一次公爵再需要钱为女儿办嫁妆时,他再也借不到一分钱。自从珠宝商家里的事发生之后,公爵大人失去了信誉。大人不得不忍气吞声,并答应作出赔偿。公爵大人获得所需要的钱款时,市民们重新掌握了以前签署的所有特许状,并且获得一个新的特许,允许他们建造一座“市政厅”和一座坚固的塔楼。塔楼将用作保管所有的文件和特许状,以防失火或盗窃,其实真正的用意是防备公爵大人将来可能会动用武力抢夺协议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