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香头的定期典礼:朝顶(第2/3页)

第二天动身朝娘娘顶,路途八里。门徒各众全都步行。当中是捧“神架”的香头。这都是由本门中辈分高、对于礼仪熟悉的人担任。神架是用木制的,作扇面形状,凹的部分相合于捧者的胸部。架的上面是平的木板,板上中间供着“圣母娘娘”的位牌,左边供的“子孙娘娘”位牌,右边供的“眼光娘娘”位牌。位牌的两旁是“执事”架(小型仪仗)一对,分列左右。上面各插龙旗、牌、棍、伞、扇,共有十件。此外,又立四门仙家位牌和供品等。“捧神架的”捧之一直到山顶,同时“中军”、“文场”(音乐)一齐奏动,陪伴而行。到了山顶庙中,将四门仙家的位牌供在“山门”之内(庙门内)大殿外面的“内庭”(院中)。有的位分小的仙家还不许进庙。庙中的执事根据历年的习惯,知道某“会”所奉的仙家位分大,可以进庙,某“会”所供奉的仙家位分小,只准安置在庙外,圣母神驾便要请到殿中。然后,依着次序“交愿”、“交香”、“交供”、“交表”。每举行一种仪式的时候,都默念大悲咒。然后,再依照本门香头的辈分尊卑相互道喜行礼。以后到“王奶奶”殿,也是这样做,再到回香亭也是这样做。下山到客店宰猪(许愿的猪)吃白肉。同来的各助善者和各“把众”(各组自动服务的人)先坐席。香头本门坛众由尊辈率领,向各席行“公参”礼(集合向坐席的人叩头致谢)。等到来宾吃完之后,本门香头才能聚餐。所吃的都是前人吃剩下的。余下的“白汤”(猪肉汤)便留着做晚饭的打卤面。这便是朝顶的终了。

张香头门中上山时,乃是他自己捧着“神架”,“神架子”重有十余斤。张香头今年已然六十二岁了,但是,他说捧起来并不觉得累,因为有“圣母”保佑的关系。

据平郊村南半里许肖家庄村民李瑞说,他以往曾给丁香头助善,每年在四月初一日前后,他便伴同丁香头到各有关系的人家捐募“油”钱,筹备丁香头到妙峰山进香的“海灯会”。捐募之后,便在各捐户门前贴一张“香报子”,“香报子”乃是一张一尺多宽、二尺多长的黄纸,上面印着一个绿色莲花帽,下部印着一个红色莲花托,上面有“虔诚进香”等字样。“香报子”形状虽然同一,但是来源有二,一种是香头所贴,另外一种是“朝顶善会”所贴。后者不在本文范围之内,兹不赘述。

在“上山”的正式日期前一二天,香头便备齐车辆,载着香烛供品起身。逢着崎岖的道路、险阻的山崖,便须口念“大悲咒”,求老娘娘默佑,便可化险为夷,平安渡过。如果路途特别难行,香头还须要下车,口宣佛号,随着大车走过去。到了山上庙内,便到“下院”(休息的地方)去休息,由“住持”招待。据刚秉庙李香头说,每次上山都要送给庙中贰元到叁元的香资,否则下次上山住持则不欢迎。若是与庙中住持熟悉,他便将大殿的殿门开启,请香头进入殿内烧香。对于不付香资的人,便令其在“天炉”烧香(即殿外的铁香炉),而不与其开殿门。

香头参拜老娘娘的时候,便祝念请老娘娘佛光普照,使其坛口上香火兴旺,这是此行的目的。

有的香头因无人助车,所以必须利用其他交通工具。李香头本年到里二寺进香便是这种情形。她去的时候搭乘长途汽车,回来的时候忽然逢到无“身份证”不能购车票的命令,她同三个还愿的老太太无法回来,又值天色已晚,更觉焦急,便同当地一个警察说明原委,恰巧此时有一辆空的运煤卡车经过。该警察便告知该车司机生:“这四位是当香差的,你若是能把她们带到城里,你的功德就大了,不但你自己,就是你的小孩都有福,老娘娘要保佑你们一年顺顺当当的。”于是,李香头等便被车载到城里。据李香头说,这是老娘娘的灵感,不叫“当差的”着急。

在进香的沿途上,香头须要购买鲜果、糖果与同伴分享,否则旁人便会说她“黑”(即是吝啬的意思)。

进香对于香头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进一次香,至少要二三十元方能办到。成府曹香头说,每逢进香的前些日子,只要在坛上向求香的人募化布施,并不费力。李香头便反对募化,她觉得不应在求香者身上取财,宁可“当差的”当卖自己的衣物作为旅费。有时求香者自动多付香资,作为助“当差的”一点“车力”(车钱),这乃是由于老神仙的灵感,使求香者从心愿所出,而不是由“当差的”张口索要。李香头说,如果实在无法凑足时,便向其夫兄(海淀某掌柜)、嫂子、侄妇等募化,但无论如何不向外人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