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华丽家族(第2/2页)

诸葛亮兄弟各为其主

三国时候诸葛家族显赫一时,其中诸葛亮三兄弟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各自大显身手。

诸葛亮,字孔明。他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于荆州。叔父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隐居于隆中,静观时局变幻。诸葛亮博学广记,胸怀大志,被人称为“卧龙”。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见他为贤明之主,于是答应出山辅佐。诸葛亮按照自己三分天下的战略部署,联合东吴,抗击曹魏。后赤壁之战大胜,诸葛亮与刘备趁机西进,占领巴蜀,建立了蜀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后又多次北伐,为重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最后因积劳成疾而死。诸葛均后来也为蜀国效力,任长水校尉。诸葛瑾为诸葛亮的兄长,字子瑜。他因躲避战乱而到了江东,官至大将军、左都护等要职,是吴国政坛的重要人物。诸葛瑾气度过人,直言敢谏。同僚们对他十分尊重,吴主孙权也对他十分看重。他绝不因私废公,虽与诸葛亮常年不见,但因为各事其主,所以在出使蜀国时只与弟弟在商量公事时相见,可见其品性。

蔡邕和蔡文姬

蔡邕,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文学家、书法家,精通音律,造诣颇高,闻名于当时。东汉桓帝时专权的宦官听说后,就奏请天子令,让他入京。但蔡邕到了偃师后就以得病为借口,不再前行。灵帝时为议郎,校书于东观。他定“六经”文字,亲自写经文,立于太学门外,即是有名的《嘉平石经》。蔡邕是大书法家,其字严整中见灵动,肃穆中显生气,笔力刚健,古朴天然。另外,蔡邕精于天文数理,也是有名的辞赋家、散文家,他共有诗、赋、碑、诔、铭等共100余篇。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蔡邕女。蔡文姬从才华横溢的父亲处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也是多才多艺。她既解音律,又能诗赋,是历史上有名的女诗人。她所作的琴曲《胡笳十八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蔡文姬的诗中最有名的是《悲愤诗》。这首诗所记述的是她被胡人掳走直至回国的亲身经历,纪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将时代的动乱、个人的不幸用真切的笔触写出,读后动人心弦。

蔡邕

蔡文姬

(范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