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第3/4页)

这下惹恼了蒋介石。蒋介石于是密令南京警察厅厅长温剑刚逮捕王亚樵。可是,无论蒋介石还是温剑刚,都小看了王亚樵——南京警察厅侦缉队的队长张祥率队包围王亚樵居所的时候,发现王亚樵和他的人都全副武装。结果,侦缉队队员被全部缴械,眼睁睁看着王亚樵离开后,才被归还武器。

就从那时起,王亚樵开始积极反蒋。而他的反对,从不仅限于口头抗议。1928年,王亚樵派人暗杀了全国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兼安徽建设厅厅长张秋白。1930年,他又派人暗杀了向蒋介石告密的轮船招商局总办赵铁桥。

但这两个人,都没有引起蒋介石的重视,或者说,蒋介石那时候还不知道,幕后主使是王亚樵。

1931年,王亚樵又干了两件大事。他经过周密策划,派人在庐山直接刺杀蒋介石,但因为杀手乱中开枪,没有击中(史称“庐山刺蒋”)。之后,他又安排人在火车站暗杀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但杀手认错了人,宋的秘书唐腴胪成了替死鬼(史称“北站刺宋”)。

但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蒋介石当时都不知道是王亚樵干的。在王亚樵策划了虹口公园爆炸案后,蒋介石还是想和王亚樵讲和。当时,蒋介石派人给王亚樵送去了4万大洋,并许以陆军中将军衔。但王亚樵拒绝了,并且轻描淡写回了一句话:“蒋光头拥兵百万都不抗日,我们老百姓抗日,无须答谢。”

1932年,英国人李顿率国际调查团调查日本入侵东北一事,调查结果明显偏袒日本,王亚樵大怒,决定派人暗杀李顿。然而,暗杀李顿的计划最终失败了,派去暗杀的人还被抓捕了,最终供出当初刺杀蒋介石和宋子文的幕后主使,都是王亚樵。

这一下,蒋介石又惊又怒,冷静之后,他决定给王亚樵最后一次机会。1933年,蒋介石通过戴笠、胡宗南、胡抱一三个人联系上了王亚樵——这三个人,当初在湖州,都和王亚樵拜过把子。

王亚樵给出了与蒋介石和解的条件: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凡因我被逮捕的人,一律释放;二、跟我吃饭的人多,要解散他们,非100万元不可。

据说,蒋介石同意了这些条件,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对于当时西南的“反蒋派”,无论是胡汉民、李济深、陈铭枢、李宗仁还是陈济棠,王亚樵对其中任何一人开一枪,表示诚意即可。

王亚樵闻之大怒,认为蒋介石是在陷他于不义,断然拒绝。于是,蒋、王二人,失去最后一次和解机会。

7

时间到了1933年。蒋介石悬赏捉拿王亚樵的赏金,已经到了惊人的100万元——两年后,蒋介石为共产党那些领导开出的悬赏价格是:毛泽东、朱德和徐向前,各10万元;林彪8万元;彭德怀6万元;周恩来和博古,各5万元。换句话说,毛泽东等7个人的赏金加在一起,才到王亚樵赏金的一半。

但越是这样,王亚樵就越是不罢手。

1933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按期举行,会后,代表委员们合影留念。获得采访资格的“晨光社”记者孙凤鸣,取出藏在照相机内的手枪,对着前排的汪精卫连开三枪,其中有一颗子弹击中汪精卫脊椎骨,一直无法取出,最终成了9年后汪精卫的死因之一。

汪精卫被刺杀现场混乱

策划这起轰动一时的暗杀事件的,正是当时已在香港避难的王亚樵。而汪精卫其实只是王亚樵要杀的“二号对象”,“一号对象”恰恰是先前正好离席的蒋介石。

还没等蒋介石惊魂落定,国民党外交部次长唐有壬因为在上海主持媚日谈判,被王亚樵派人暗杀。

蒋介石彻底被激怒了,他找来了自己手下的特务头子戴笠——当年王亚樵的结义兄弟,对他说了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抓到王亚樵,不然就自己割下自己的脑袋!”

8

1936年,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逮捕之后,几乎已经无法可想的戴笠,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当时的王亚樵,在香港已经没有容身之地,所以去了广西梧州。失去线索的戴笠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王亚樵素以肝胆对下属,那么就从他的下属下手。

戴笠派人从香港把王亚樵的下属余立奎绑到了南京,但没想到余立奎坚决不肯吐露王亚樵的下落。戴笠找到了另一个突破口:余立奎的妻子余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