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易中天与小崔说事2007-04-06(第7/12页)

主持人:各取所需。

易: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用,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至少有这么一个用,就是看看人家,历史上那些人他遇到的事虽然跟我们遇到的事事情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有一句话叫事不同而理同,那个理是一样的,里面无非还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你至少可以看看人家怎么做的。

主持人:这个其实还是挺实用的。

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他也只能持一种实用主义的观念和方法,但是我在这儿不能提倡,我只能实实在在地说它是无用之用。

主持人: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开一个书单,说你上四年大学,你要把这些书全读了。他就在黑板上用粉笔写,我们就在底下拿钢笔抄。一百本啊,我当时一边抄一边想:天啊,那什么时候谈恋爱啊?但是老师说这些书必须得读嘛,就借回来读。第一本看的是《高老头》,不好看。不好看怎么办?不好看也得看,每天看20页,不看完不睡觉,这样把《高老头》啃下来了。等到读完了以后合上书,高老头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易中天:等于没看。

主持人:对,等于没看。所以我就非常想知道,您读这些书有乐趣吗?

易:有乐趣啊。

主持人:这些乐趣在哪儿?怎么来的乐趣?

易:它也有好多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的层面,比方说先秦诸子,比方说《史记》,语言非常漂亮。

主持人:还能有王朔的漂亮?

易:王朔那东西叫做“看上去很美”,其实叫做“不过如此”,非常漂亮。第二就是它的那个事件,事件本身很好玩儿。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段落您别一语带过,实际上很重要。它怎么漂亮,您给我们讲讲,举举例子都好。

易:我现在记性不好,记性好我可以背一段。比方说《孟子》有一段吧,“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主持人:这谁说的?

易:孟子。

主持人:他是南斯拉夫人啊?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易:这个必须得读进去,你必须读进去,读进去以后就自然有乐趣。这是语言层面的。

主持人:您说说这个乐趣在哪儿?也让我们分享一下。

易:这个语言层面的乐趣它是不可言说的。比方说人家都喜欢听小崔说话,你说小崔说话怎么就好听?你给我解释!

主持人:贫呗!

易:就是贫吗?就是贫会有人喜欢吗?绝对不可能。

主持人:我哪儿好呢?说实话,对,他说我说实话。

易:还有呢?不光是说实话吧?

观众:真话。

易:真话,还有呢?

观众:风趣、幽默。

易:风趣,幽默,还有机智,对不对?还有亲切对不对?里面还有道道对不对?

主持人:我先出去,我出去,你们先说一会儿我。受不了这样夸。孟子也没这么高评价。

易:其实叫做事不同而理同,道理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理解您的那个说法,不可言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您想办法言传一下,这很重要,也许很多人就去捧着原著去看去了。

易:我打个比方吧,你开车吗?

主持人:开。

易:哦,我不开车。很多人都说,你学开车吧,你买个车吧,你又不是买不起,是吧?挣那么多钱。

主持人:对!——挣多少钱?

易:你当了我经纪人我告诉你,买个车是买得起的,我说我不合算啊,买车又交路费啊,保险啊,车库啊,出去吃饭还找不着地方停车啊,我不如打的啊。

主持人:警察还罚款啊。

易:还油钱啊,还罚款。我不如打的啊。他说不一样,他说你自己开车和打的的那个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不去学开车,我永远就不知道这个开车的乐趣和打的的有什么区别。所以如果你不去读我们的经典,只有你自己去读,你不去读,我来说是没有用的。只能自己去读,真的是不能替代的。人生是一种体验,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人家体验人生。我们能做的工作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体验,原原本本讲出来。我读《三国志》的体验,或者王立群读《史记》的体验,我们把它讲出来,让大家看到,我们读这些书,虽然这些书现在不是太好读,但是能读出这么多东西来,它顶多是一种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