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 不要仁爱要兼爱(第2/2页)
然而孟子这弱弱的一问,却有雷霆万钧之力。实际上儒墨两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仁爱是有源之水,兼爱是无根之木。墨子始终没能说清楚,我们凭什么要一视同仁毫无差别地去爱所有人。是啊,凭什么呢?
相反,儒家的仁爱尽管问题多多,却有人之天性为根据,人之常情做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墨家的一落千丈,儒家的最后胜出,都不是没有道理的。[20]
不过,对于救世之争而言,重要的还不是怎么救,而是救不救。事实上就有人不主张救。在他看来,这世界根本就没得救,也不该救,不能救。就算当真要救,有用的也不是仁爱或兼爱,而是不爱。
这个人,就是庄子。
[15]请参看《论语·乡党》。
[16]见《墨子·非儒下》。但学术界普遍认为,《非儒》不是墨子本人的作品。
[17]请参看孙叔平《中国哲学家论点汇编·先秦编》。
[18]见《墨子·耕柱》。
[19]见《孟子·滕文公上》。
[20]正是这一点,决定了礼乐制度在进入帝国时代后也没有被废除,儒学反倒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详见本中华史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