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芮城:神仙们的新家(第2/3页)

车下到平原之后,我们距离解州镇就只有四公里了。我之所以“翻墙”而来,意在解州镇,而非解池。解州是战神关羽的故乡。在洛阳关帝庙中,我见过关羽的塑像。我还在他的首级墓前燃过一炷香。因为他的忠义和英雄气,他在死后赢得了“关帝”的美名。实际上,他不仅是“忠”和“义”的化身,也是“勇”和“武”的化身,是名副其实的战神(中国人叫武圣)。在中国,到处可以看到红脸长髯的关帝像,关帝庙的数量也许超过了其他庙宇的总和。解州是关帝故里,我想来看看他的童年伙伴和邻居的后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巴士司机把我放到一个最近的路口,给我指了路,然后继续驶向烟囱林立的临汾。

中国成百上千的关帝庙中,据说解州这座是最大最好的。从巴士下来五分钟,我就进了它的大门。中国人诚不我欺,这绝对是中国最大最好的关帝庙。它始建于关帝去世后约四百年的隋朝。此后在历代帝王的财力和人力支持下,又经过多次重建。因此它拥有一流的建筑和工艺,在某些方面,甚至独步天下。

不幸,也没准更幸运的是,关帝庙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看庙人说,这里除了当地想躲开别人视线的情侣外,几乎没有人光顾。事实上,在我造访的时候,唯一的另外两位游客,正是一对手拉手走过花园的情侣。看庙人清闲,就带我四处转。他先带我去看一座塔。关帝年轻时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有一次,他杀死了一个坏人,不巧此人与县令是一党。县令传令,要将关羽及其亲族都处死。看庙人说,因为这事,关羽的亲族都逃走了。所以直到今天,解州都没有姓关的。但是关羽的父母年纪大了,无力逃走,便双双跳井而亡。为纪念他们,在井上建了这座塔;而为纪念他们的儿子,则在塔周围建了这座庙。

解州关帝庙

塔后面是一个大花园,种满各种观赏性的植物花草。花园那边是一座神殿,收藏有我在中国看到的最精美的木雕作品。神殿的后面是一座更宏伟的大殿,那真是一个建筑杰作。屋顶两边的飞檐凌驾于那些巨柏之上,而巨柏又护卫着大殿入口。两边的飞檐像极了一只飞翔鸟的双翅。这令我想起了《庄子》寓言的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座大殿的屋顶,我感觉随时会化为一只真正的大鸟消失在天际,抛下那些站立了近两千年的长松巨柏——那是在关帝死后不久,人们为纪念他种下的。总而言之,依我看,有这样一座大庙来纪念他,我们的战神一定会高兴的。

在洛阳时,我在安葬关羽头颅的土丘前,已经燃了一炷香。在这里我要再燃一炷。毕竟,关帝不仅是战神,他一定也是以诚实、忠诚和公正为价值观的那些职业的守护神。这当中也包括作家。未等香燃完,我谢过看庙人,回到主路等候下一班巴士。我要折回黄河岸边去。

几分钟后,我竟然招停了一辆开往西安的巴士。真是太棒了!这意味着我无需折回芮城县城,可以从中条山的西麓绕过去了。走了一小时,车过首阳县。首阳最初是县城外一座小山的名字,后来城以山名。三千多年前,小山上来了一对隐士兄弟,名叫伯夷和叔齐。他们认为以周代商是不义之举,因此拒绝吃周朝的粮食,渴了喝鹿奶,饿了采野蕨。但是, “干净”的食物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最后两人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中。历史学家说,直到明朝,伯夷叔齐的墓前还有一座神祠,以及一只母鹿的塑像。如果时间富余,我会停一下,去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些东西。但是,我还得赶路,希望能在更远的城市过夜,只好放弃首阳山,任它缓缓地滑出我的视野。

又过了几分钟,车子上了黄河大桥。在这里,黄河从北来,突然向东拐去。

这里是黄河诸多弯道中最著名的一个,它的名字叫风陵渡。在中国古代,它也是黄河诸多渡口中最著名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