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京剧:“角儿”的艺术(第2/3页)
京剧表演的独特性在于唱、念、做、打集合于一两个主要演员身上。
过去习惯称呼京剧表演的主要演员为“角儿”,称呼著名演员为“名角”。照这种称呼,那么可以说,京剧的意象世界(“戏”)的生成,主要依赖“角儿”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特别是依赖“名角”的表演。这就是京剧艺术和其他戏剧艺术形式在美学上最大的区别。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哪个演员演哈姆雷特,舞台上的意象世界都是莎士比亚的世界。而京剧则不同。梅兰芳演出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的意象世界乃是梅兰芳的世界。莎士比亚去世了,莎士比亚的世界是永存的。梅兰芳去世了,梅兰芳的意象世界,梅兰芳的美,也就随之消失了。

京剧演出场面
人们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主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京剧艺术二百多年的历史,无数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实践经验,都证明了京剧艺术在美学上的秘密就在于此。
“虚拟”之妙
京剧表演艺术的一个显眼的特色是“虚拟”。“虚拟”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动作的虚拟,一方面是环境的虚拟。动作的虚拟,如骑马,舞台上并没有马,演员并不真的骑马,而是由演员拿一根马鞭,由圆场、转身、挥鞭、勒马等一系列动作来表现他策马疾行。环境的虚拟,如行船,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而是由演员拿一支船桨,通过表演,使观众“看到”他在水上行船。京剧舞台上的布景很简单,只有一桌二椅。这张桌子,可以是一张桌子,但演员上去支着一只胳膊睡觉,就成了一张床,演员站上去向四处眺望,就成了城楼。环境就在演员身上,随着演员的表演,环境就在观众眼前呈现出来了。
虚拟的妙处在于突出演员的表演,从而使观众感受到丰富的意蕴和无穷的趣味。我们举两个折子戏为例。
一个是《三岔口》。这出戏描绘二解差押解焦赞住进旅店。任堂惠为保护焦赞也追踪住进旅店。店主怀疑任堂惠要谋害焦赞,夜里摸进任堂惠的房间,任堂惠也怀疑店主是坏人,早有警觉,于是二人发生一场格斗。这场戏的特点是台上灯光极其明亮,但是观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看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夜。两位演员摸黑战斗,一刀劈下去,距离对方的脸只有几寸,但对方毫无察觉,非常惊险,又非常有趣,有一种幽默感。
再一个是《秋江》。这是从川剧移植过来的。这出戏描绘年轻尼姑陈妙常离开尼姑庵去追赶她的情人潘必正,遇大江挡住去路。陈妙常央求一位老艄翁驾船载她追赶潘必正。舞台上既无水又无船,但通过两位演员的表演,观众明明看到满台是水,二人在不断摇晃的小船上往前追赶,陈妙常十分焦急,老艄翁却不断和她调侃,妙趣横生。
这就是京剧艺术“虚拟”的妙用: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通过演员的表演显现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三岔口》的舞台上真的是一团漆黑,如果《秋江》的舞台上真的有一条小船,演员还表演什么?那还有什么趣味?

京剧净角扮相
“看戏看角儿”
老的京剧观众流传一句话,“看戏看角儿”,或者说,“听戏听角儿”。这句话概括了京剧欣赏的主要特点。
京剧欣赏的特点,是由京剧意象生成的特点所决定的。
京剧观众走进戏院,目的不仅是看“戏”,而且是看“演”戏。因为他们知道,京剧的“戏”(舞台意象)是“演”出来的,“戏”的意蕴是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之中。观众看戏时,不仅意识到这是赵艳容,这是武松,这是曹操,而且意识到这是梅兰芳,这是盖叫天,这是袁世海,意识到这是梅兰芳在演赵艳容,这是盖叫天在演武松,这是袁世海在演曹操。他们欣赏的重点是演员(特别是名演员)的表演。这就是所谓“看戏看角儿”。这是京剧欣赏的第一个特点。

两位旦角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