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法医陈赓(第3/5页)
但是他刚才最后一句话却是‘我对此案没兴趣’。他用混了专业术语。而且显然,他经常会使用‘案’这个专业术语。
因此,我就猜想,他对我们的工作内容——命案,非常关注、也非常感兴趣。
结果,让我猜对了。”
其实,金允浩说的这些,只是他猜测的依据之一。因为,他之前对陈赓一定要到国科所工作的原因,就有过各种猜测。
刚才那一瞬间,金允浩突然找到了灵感,两个猜测方向相结合,便找出了陈赓到国科所工作的真正目的。
陈赓此人,对命案,兴趣极大!
……
尸体解剖室位于国科院大楼地下一、二层。
因为地下环境密封,利于排除阳光、风、灰尘的外界干扰因素,使得解剖、化验等准确性大幅提升。
陈赓一会将要解剖尸体的解剖间,就在地下二层最深处。
正值午后,地下二层走廊里一片寂静,偶尔有轻微的人声和脚步声传来,异常清晰入耳。即使夏天的午后,这里依然透出一种阴凉、肃静的感觉。
韩雅柔带着金允浩三人一路穿行,经过复杂繁琐的一道道程序后,来到了更加冰冷安静的解剖间。
这里一片素白。
白色的天花板,白亮的灯,白色的墙,还有……白色的金属解剖架、解剖工具。
金允浩三人,也是白色的!
此时,他们身上都穿着全套的防菌服:帽子,口罩,手套,衣服,鞋,这些装备全部是白色的。穿戴起来后,很像影视作品中的生化人。
“有必要弄成这样么?这也太正式了吧?”
申东海低头看了看自己被包成粽子一样的身体,困惑道。
“叱噶!”
消毒门再次开启,同样一副生化人装扮的陈赓走了进来。边走边回答申东海的问题:
“专业!我是专业的!不要用你不专业的眼光看待我的工作。”
说完,他打量几眼金允浩他们的装扮,发现没问题后,点了下头。接着,来到工具台前,很专注,很认真的一样样仔检验看解剖工具。
韩雅柔作为陈赓的助手,笑着解释了一句:“陈赓博士就是这幅脾气,对工作要求异常严格,希望各位多担待一些。”
看起来,韩雅柔承担着与人沟通的工作,毕竟陈赓那脾气真是臭的不得了,一般人还真是无法接受。
难怪国科院这里的人对陈赓是这幅不理不睬的态度。
听完韩雅柔的解释,金允浩点头,表示理解。
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习惯,而且对工作要求严格也没什么不对的。因此,金允浩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解剖之前的准备工作是繁琐复杂的。这是很多书本都没有提及到的。
就拿消毒举例。
影视作品中,会有这么一副画面:
几个办案刑警跟一位法医围着一具尸体,由法医向刑警解释死者的死因或者其它一些细微发现。
这个过程,根本不是在解剖间完成的,而是在停尸间。
而法医进行的那些工作,也不叫尸检,而是叫尸体外表全面检验,与之对应的是现场法医官进行的现场简单尸表检验。它只是尸检中的一个步骤。
如果刑警或者是检察官想要进入解剖间,近距离观察解剖过程,则必须要穿戴防菌服,浑身上下还要彻底消毒2到3遍,最后才能进入解剖间。
当然,如果嫌麻烦,也可以在解剖间隔壁房间观看。
两个房间中间有一块透明的钢化玻璃,也能看清解剖间的情况。只不过,在沟通上会有些麻烦,需要通过内部电话联系。
金允浩这回不怕麻烦,他想亲自考察一下陈赓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考察一下陈赓是不是合适的公关对象。
而且,这也是一次锻炼申东海的机会。
之前,申东海往返国科院,只是充当了一个传话筒,并没有实际观看过法医解剖尸体。金允浩想要借今天的机会,给申东海上一课。
可是,当金允浩把目光投向申东海时,他又开始摇头不已。
此时,申东海正在探头探脑的偷看工作中的韩雅柔,完全忘记了他目前所处的环境。
这家伙,真是……
金允浩转头,看向尹国洪,想跟尹国洪找找共同语言,可是他接着摇头。
焕发第二春的尹国洪,此时也在伺机偷看韩雅柔,确切说,是偷看韩雅柔膨胀鼓起的胸前部位。穿着防菌服,能看的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