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新君的大胃口(第2/3页)

他没有让别人去,而是亲自登门,邀请道衍、葛诚、蓝玉和朱橚,请他们入宫商谈。

这四个人凑在一起,要说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地位崇高,身份非比寻常!

道衍和葛诚是朱棣的老臣,资历比柳淳还老,蓝玉作为硕果仅存的淮西勋贵,武人的代表,更是跺一脚,军中乱颤。

至于朱橚,那就不用说了。

他这些年专心医术,全力消除陋习,培养医生,延长寿命。目前大明的人均寿命虽然没有准确统计,但是超过五十岁是没问题的。

更为重要的是婴儿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了,这就非常惊人了。

总而言之,朱橚不光是在宗室里面,在整个大明,他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朱棣和柳淳。

“五叔、梁国公,还有道衍大师,葛老大人……请你们四人过来,就是想商讨一件事情。”朱高炽也没废话,这里面最小都是他叔叔辈的,还玩手段,实在是有点丢人了,干脆直接开门见山吧!

“有关老臣致仕的事情,我是想了很久的……毕竟政务繁杂,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撑得住,我也不想看到一些老臣,须发皆白,耳聋眼花,还留在位置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固然是人臣的本分,可天下大事,总不能寄希望在一群老人身上……”

朱高炽的开篇,很不好听,似乎是在指着几个老的,左右开弓。这里面除了朱橚之外,其他可都不年轻了。

好在这几位都是老油条,没有立刻爆发,而是耐心听着。

朱高炽话锋一转,笑道:“话又说回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家典章制度,政令来龙去脉,还是老先生比较清楚,因此呢,又必须仰赖老人的智慧。我想老人也愿意为子孙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什么意思?

蓝玉比较直接,轻咳道:“殿下打算如何,我是没有话说!还请吩咐吧!”

其他三个人没说话,但都盯着朱高炽。

面对这几位,压力还真是不小。

“梁国公,我曾查阅史书,发现在宋哲宗的时候,曾经以文彦博等人年老德高,特授予平章军国重事之衔,以示恩宠,我准备效仿,故此请大家过来,就是询问此事……”

提到了这件事,几个老头互相看了看,蓝玉和朱橚是不明白,可葛诚跟道衍能不清楚吗?

这个平章军国重事的确是对老臣的恩遇,但更多是个荣誉衔,基本上没有跟宰相坐而论道的权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聊胜于无,这位未来的天子,还不算太过薄情。

朱橚是个大夫,他不在乎这些,蓝玉呢,他也算放得开,而道衍心思深沉,看不出喜怒,唯独葛诚,老头紧皱着寿眉,一副怒气积蓄的模样。

朱高炽略微沉吟,又笑道:“我有心设立此职位,可又觉得光是头衔未必管用,我打算设立平章院,专供讨论国政,评议得失,建言献策。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听他这么一说,最先瞪大眼睛的正是老贼秃道衍!

好手段!

真是有两下子!

道衍对当下的局面,那是洞若观火。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朱棣和柳淳放手,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君臣权力要如何划分的问题。

以内阁为主的廷臣,以葛诚等人为首的元老,还有以解缙等人为首的东宫派,以及刘政、汤怀等人为代表的太师一系……这些力量错综复杂,谁都想C位出道,成为最靓的那个崽儿。

可问题是C位只有一个,顶流也就是那么一位,如果不能控制好分寸,出道就可能变成出殡,顶流也会顶糊……所以说,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智慧。

除了下面人的智慧,未来的新君也必须有足够的智慧。

毕竟朱高炽不是朱棣那种,是靠着武力打下龙椅的,他只能努力协调,确保平衡……不得不说,设置平章院,这一手十分高明。

首先,他把元老们安抚住了,从表面上看,权柄不但没有降低,相反,还提高了不少,地位更加尊崇。

其次,内阁也没有动,保持了政令稳定,不至于出现波折。同时呢,又能以元老的力量,制衡内阁,防止阁臣做大。

更妙的一招还在后面,那就是元老们离开之后,留下来的位置正好给那些少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