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你们该着手大飞机产能建设了(第3/3页)

大飞机厂的发展,刘一九一直都没有向着上面进行汇报。

这个跟他们的战斗机有着很大的不同,战斗机,基本上就是611所一家负责设计,132厂负责生产,国内其他的航空单位并没有太多的这方面业务往来。

战斗机跟运输机不同。

而且,还涉及到一些技术细节的保密。

“你们的努力很不错。在之前,国内虽然有着众多的航空单位,十多家飞机制造厂,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高精尖端飞机研发生产产业……”邱岳把刘一九的汇报给记下来了,他不懂这些,但是能够从刘一九的介绍中明白,九院生产大飞机,任何的零部件,哪怕最为核心的航空发动机以及飞机最为复杂的航电系统等,都是由国内生产。

换句话说,就是大飞机根本就不需要从国外进口任何的零部件!

只有完全国产化的高端装备,才能说中国已经拥有了制造的实力。

“根据我们的计划,不管是运十还是运二十,在第一期的产能建设中,每年产量不低于12架,周边的各种配套工厂,都是按照这个产能甚至更高的产能进行建设的。毕竟,生产制造工厂,加工能力都是国内比较顶级的,完全可以把产能向着其他的设备上转移……”国营企业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而且,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高端的制造能力。

“随着你们的发展,成都将会变成全国拥有最多高端制造能力的城市啊!不过这地方地处西南,交通运输什么的都不是非常方便……”邱岳有些感叹。

在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时候,大多数的军工企业都在地处国内大后方的西南腹地进行建设,工厂都是在山里面,成都有一部分的工厂,却都是一些不是太重要的重工业。

重工业主要是在德阳绵阳一线,而高端的则是进了大巴山里面。

即使在成都的132厂,也因为仅仅是沈飞的备份公司,没有什么太先进的装备出现,也算不得什么。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那是当年日本人留下的底子,加上苏联援建共和国的156个重工业项目很大一部分都是留在那边,在之前数十年国内一直都是把资源向着东北倾斜。

现在,随着九院众多的产业在成都落户,更多的配套产业在成都建设起来,成都这个非工业城市正在快速向着高科技工业城市转变,仅仅是飞机制造工厂,就有两家,一家是生产制造歼十,歼十一的132厂,另外一家就是目前在国内没有什么名气的九院大飞机厂。

“交通运输倒没有什么,毕竟重要的配套都在周边,主要是道路确实差了一些。不过为了支持我们的发展,成都的省政府以及市政府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刘一九嘿嘿地笑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