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双管齐下(第6/8页)
“您真是太谦虚了。”吴仁义得到这么有来头的人认可,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吴先生,您不必太拘谨,乔博士是个热心肠,经常帮朋友们的帮,这点在圈子里可是很有名的。比方说,您如果想成为某所大学的荣誉教授,或者荣誉博士之类的,我们乔博士可以帮您做到。今天来,我们是交朋友,也是谈生意,您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杨女士请二位坐下,又叫了一壶茶,这次私人性质的商务会谈就算开始了。
“您说的可是真的?荣誉教授,荣誉博士,想当就能当上?”虽然吴仁义根本不知道杨女士说的圈子指的是谁,但可以确定,他不是那个圈子的人。
“哈,小杨,你是怎么跟吴先生介绍我的,他好像不太明白。”乔博士有点埋怨地看向杨女士,顺便抬起手来看了眼时间,好像很吝啬时间。
“吴先生,我这么跟您说吧。当今世界,还真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只不过,要看您肯付出多大的代价了。”杨女士进一步解释道。
“或者说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想要的东西,究竟值多少钱。国内的和国外的价钱不同,一流的荣誉和二流的荣誉价钱又不同。怎样通过物质交换的手段,获得精神境界的满足,这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同时,也是门生意。”乔博士抬起高贵的下巴,轻蔑地瞟了吴仁义一眼:“不知道我这样解释,吴先生明白了吗?”
“明白,不,不太明白。”吴仁义觉得博士的话文绉绉,越听越迷糊,“您的意思是说,只要想当,又付得起价钱,就一定能当上?”
“理论上,没错。如果操作得当,一切顺利的话,是这样。”乔博士幽幽地吐出口烟,点了点头。
“您能不能跟我说说,这要怎么操作。”到现在为止,吴仁义觉得这位乔博士挺神的。
“你知道不少港澳台的富豪,都在国内的高校捐钱吧。图书馆,体育场,游泳馆,还有活动中心,这些地方大多都是以捐赠人的名字命名的。”乔博士开始摆事实。
“这我知道,就跟希望小学一样,捐个二十万就能盖个希望小学,就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校门口,让孩子们记一辈子。”吴仁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咖啡厅里并不热,只是跟高级知识分子说话,让他紧张。
“对,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图书馆体育场之类的投资都很大,少说几百万,现在这种物价环境,随便出手都得上千万。另外,学校虽然是搞学问的地方,但现在的教授们早就市场化了,一个个都开名车住别墅,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价值,他们不会求你去帮学校,得你去求他们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出钱出力。”
“等等,我听您这么一说,好像这代价不是一般的高,如果要花个几千万买一个荣誉什么的名头,那我还是不必了,去找个外国的野鸡大学办个文评花不了多少钱。”吴仁义心里打着小算盘,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性急了不是,吴大哥,您先听乔博士把话说完。”杨女士为吴仁义添了些茶。
“呵,几千万就把你吓着了,看来还是老齐说的对,你是真没见过世面。”乔博士把背靠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来,再看吴仁义的眼神里,有了几分不屑。
“老齐是……”吴仁义以为是齐达伦,杨女士正好冲他点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想。这可让他心里多转了个小九九,齐达伦跟杨女士和乔博士打听自己做什么,这话当然不能问,这种情况下,多听比多说更好:“我就一土老冒,是没见过多少世面,您见笑,还请您接着往下说。”
“知道实验室吗?每所大学都有不少实验室,其中有一些重点实验室,承担高级研究任务,很重要。”乔博士有点不耐烦了,再一次抬起手腕看时间。
“我有个儿子在大学里学国际贸易,听说过实验室,但是不了解。”吴仁义陪着笑脸,往下听。
“实验室大多是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院系,现在的大学分得很细,以前的系现在都变成独立的学院了。从前的系主任,都变成了院长,手里也有了一定的权力。如果有人牵线搭桥,帮助学院搞一个高级实验室的话,有可能院长一高兴,就给捐赠人授予荣誉教授了。”乔博士继续吸着烟斗,晃着二郎腿,看吴仁义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土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