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背时鬼(第4/5页)
师爸自己本事不够高,教出来的弟子水平就更有限,老禾连同他的师兄弟几个等到明白自己拜错了师爸,为时已晚。师爸就跟爹一样,不能随便换。后来又赶上了解放,再后来的二三十年间,“文革”和各种运动,不仅是老禾他们,就连全国各地的千门子弟都没敢闹出动静。
师爸教不了多少东西,但是老禾和他的师兄弟们一直没忘赚大钱。几个人中,又以大师兄李韬最为好学上进,他在师父那里听说过有几本秘籍,以为就像武功秘籍一样,只要拿到手,好好学习就能练出盖世神功。那二三十年里,他到处寻找秘籍,不枉他一片苦心,终于费了不少心血搞到一本《军马篇》的手抄本。
说来也怪,那手抄本上只有封面上军马篇三个字,里面就像无字天书,什么内容都没有。这事成了师兄弟们的笑柄,说李韬想学骗术想疯了,居然被同行给骗了。私下里跟大师兄关系最好的就是老禾,李韬跟老禾说过很多次,秘籍一定是真的。
八十年代末,全国各地的千门同行们像蛰伏了太久的虫蛇鼠蚁,纷纷出动了。师爸杨海涛在“文革”中重病去世,此时师兄弟几个就团结起来想办法赚大钱。厦门某地,有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冯嘉泽,父辈是知名华侨,家里珍藏了不少珍品古董,在“文革”期间被搜走一批,还剩下另一批因为小心地藏了起来躲过了浩劫。政策稳定后,政府归还了一些古董,连同他家的大宅院也还给了冯家。冯嘉泽没有搬回去住,而是在老宅里成立了一家福利院,把附近的孤寡老人和孤儿病儿们都接来住,生活所需全靠他自己的生意,有时候开销太大,他就把家里的古董拿出一两样送去香港拍卖,所得款项全用在福利院里。
既然是大善人,肯定心肠软,好骗,老禾他们师兄弟几个把目标定在了冯家。大师兄起初反对,说师门规矩不能骗好人。可师弟们哪里肯听,都说只有钱才是真的。师爸都早死了,谁还管什么劳什子规矩。那时候的大师兄早已成家,媳妇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饿死了,他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迫于生计,不得不跟师弟们合作。
为了获得冯家人的信任,摸清冯家的底,师兄弟几个全都改名换姓进入冯家开的米店打工。冯家有个小姐冯明慧,起先二十年因为成分不好没人敢娶,她也忙着照顾有病的父亲和家里的生意,熬成了老姑娘,三十来岁了还没结婚。
师兄弟几个商量着,本想让对女人最有办法的老禾去勾搭冯小姐,能找到她家藏古董的地方就行。结果冯小姐没看上油头粉面的老禾,却看上了老实巴交的大师兄。大家在冯家干了大半年,终于发现古董藏在米仓的最底下,苦于人多眼杂,冯家的工人们又格外忠心,不便动手。
没多久,机会来了,冯家有个很重要的亲戚去世。师兄弟几个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冯嘉泽伤了腿,不方便出国奔丧,只能让女儿替他去一趟。这一趟可是远门,家里店里还有福利院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落在了冯老板身上。
因为大家功力不够,不足以把古董骗出来,于是决定用强,不过由于之前大师兄强调过千万不能做瓜(做死)冯老板,大家决定瞒着他下手。趁冯小姐不在家,让大师兄以生日为由,请店里的伙计们去外面吃饭,老禾他们连同几个弟兄计划放把大火,先从隔壁的布店烧起,再烧到冯家米铺。三个师兄弟趁乱把米仓里的古董全都偷了出来,至于冯老板,就用砖砸晕了扔米仓里烧死。
大师兄的饭吃到一半,见师兄弟几个都借口先走,就起了疑心。等他追出去,大家已经准备动手烧屋了。大师兄拦住师弟们,不让他们杀人,可谁也不肯听,还打了起来。寡不敌众,大师兄被打晕了,为了防止他清醒后把大家的事抖出去,几个师弟商量好,也要灭掉大师兄。老禾和二师兄白灵光不敢亲手杀死大师兄,商量了一会儿,决定把大师兄扔进城外的一个下水道井里,那里人迹罕至,就算大师兄醒过来也会活活饿死。
这件事后来还是做成了,那晚风大,大火不仅烧了布店和米铺,还蔓延开来足足烧掉半条街。冯大善人死在自家米仓,伙计们见小姐迟迟不归,也各自离去找新的营生。老禾和师兄弟们平分了古董,大家约定离开厦门,有多远走多远,改名换姓各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