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全程采访(第3/3页)
“小顽童,就知道油嘴滑舌。”唉,又是一个“一不小心”啊,悔不该自称“小顽童”怕是这个绰号要伴随我许多年了!
郁闷ing!
“白杨姐姐,你早点休息吧,我就不打扰你了。”
“哼,休息,你说得轻巧,还要赶稿子呢!”
“工作固然重要,休息就更重要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我笑道,又加上一句:“再说,女孩子一定要休息好地,睡眠充足,皮肤才好,又细嫩又有弹性——女人的好皮肤都是睡出来的。”白杨万没想到由我这个“小顽童”嘴里说出这么“成人”的话语来,顿时目瞪口呆。
我不待她回过神来,朝她扮个鬼脸,起身溜了出去。
“哈呀,这都是什么小孩啊,都要成精了……”身后传来白杨和严玉成一样的感叹词。
第三日,采访的是农业局蜜蜂养殖基地,跑了好几个公社,回来得也挺晚的,我就没好意思去打扰。第四日便是重头戏了,乃是采访红旗公社和柳家山大队的队办企业。
除了给老爸邀功请赏,大力宣传江友信和五伯,也是我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江友信造势乃是理所当然,宣传五伯却是为了让柳家山地几家企业更加名正言顺。
公私合营,在当时也还是游走在雷区边缘地,政策和法律均无明文规定,虽说“法无禁止即自由”可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的政策时常有变化,改革开放也是在曲折中前进。总体来说,当然是大踏步向前,局部就不一定没有反复地情形出现。若不小心载了跟斗,对偌大一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不足挂齿。但对于柳家山和我个人,那可就是“灭顶之灾”这回借省报给宣传出去,造成了声势,无疑便多一层有力的保护。当时国内还是很注意维护正面典型的。
采访完红旗公社的“庭院经济”模式,眼见得家家户户养鸡养猪,屋前屋后都栽种了果树、药材之类的经济作物,一派新农村的美好景象,彭飞和白杨均是赞不绝口。当他们来到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的柳家山大队,却是瞠目结舌,全然不相信这居然是一个大队的队办企业。
“这……这真是太神奇了……”怔愣良久,白杨才喃喃道。
“是啊,真是太神奇了……”饶是彭飞见多识广,也只能以“神奇”二字来形容自己看到的景象。
“两位记者,我们进去里面看一看吧。”小舅殷勤相邀。
小舅如今也是《宝州日报》的“特邀记者”红旗公社党委委员兼宣传干事,省报记者到了红旗公社,自然要由他作陪。
本来李承彦的意思,是要他和王杰全程陪同的,请示老爸之后给否决了——由柳主任的小舅子陪同省报记者采访,不知道孟宇翰又要作何感想了。
整整一个星期,两位记者的采访工作才算胜利完成,不久,一篇数千字的新闻稿就在省报发了出来,对向阳县的工作予以全面肯定,特别提到了严玉成、柳晋才、陈立有、孙有道、胡家辉、江友信、柳晋文这一干锐意改革者的名字,在省里和宝州地区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一招“借力打力”如此圆满,本衙内自是呼朋引伴,共谋一醉,弹冠相庆。只不过再也没有料到,“借力打力”竟会引来一个让人郁闷至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