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扬首奋蹄 第106节 着相(第2/3页)

相比于更加落后更加偏僻的通城,宁陵条件无疑要好许多,尤其是自己在宁陵工作了三年多时间,可以说在市县两级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熟悉的人脉,对于宁陵市情也更为了解,如果黄凌真要让自己接替金永健的职务,可以说自己稍加调整心态就能驾轻就熟的进入工作状态。

七县二区外加一个开发区,十个行政区,自己在花林、西江和开发区呆过,对于这三地的经济发展也都是一些想法和规划,尤其是在西江区和开发区这一年中,更是获益匪浅,对于日后宁陵市怎样走出一条符合宁陵市情的发展路子,赵国栋心中也有一个大致的框架。

可以说坐在常务副市长这个位置上,真要有黄凌的鼎力支持,赵国栋有相当自信能够配合舒志高把宁陵的经济搞起来,不说赶超绵州、建阳这些发达地市,但是在第三档次的几个地市中脱颖而出他还是有相当信心的。

但是真要到通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自己对通城情况一无所知,而且正如蒋蕴华所说的那样,通城干部和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经济底子以及基础设施都极为落后,吴天德担任通城市委书记期间和前任市长关系恶劣,班子内部拉帮结派,内斗不休,根本无心发展经济,导致通城经济增速每年垫底。

这一次省委大概也是下了决心要改变通城面貌,先下重手换了市长,现在又要换书记,看样子也是要让通城班子来个大换血,以求彻底改善通城发展状况。

问题在于自己去了真的就能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么?经济发展那也是需要一定基础和各种条件的,自己到花林那也是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才算是打开一条血路,而更重要是花林只是一个县,而自己还是担任县长和县委书记,在担任县长期间也是得到了县委书记罗大海的无条件绝对支持情况下才能做出这样一番成绩来。

而现在自己如果只在通城担任常务副市长,通城班子虽然经历了大换血,但是仍然保留有大部分常委,自己和蒋蕴华能否获得足够支持也还是一个未知数,而要想实现通城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在改变观念和干部使用上做文章,这恰恰需要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等要员的支持,赵国栋不清楚目前的通城班子中格局究竟如何,存在太多的未知不能不让他三思。

瞿韵白走进客厅时看见赵国栋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望着电视机发呆,可电视机并没有打开,赵国栋脸色也有些古怪,似乎是陷入了某种偏执的焦灼状态,这可是她很少见到的情形。

“国栋,怎么了?我看你脸色好像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瞿韵白好奇的坐在赵国栋身旁。

“心事?嗯,算是心事吧。”赵国栋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靠在沙发背上,手放在瞿韵白腿上,心不在焉地道:“艰难的抉择啊,我发现我这个人自打从参加工作开始,似乎从来就没有安稳过,几乎每一年我的命运都要来一次不大不小的动荡。”

“91年参加工作到刑警队,92年替领导背黑锅踢到江庙所,93年就不用说了,提了所长,又调到开发区管委会当副主任,94年,辛辛苦苦和韵白一道把江口开发区搞起来,却又被人卸磨杀驴踢到岭东,还好挣扎到了省交通厅,没干几个月,95年就到挂职花林当副县长,96年当县长,97年当县委书记,还进了市委常委,最后折腾到西江区,好容易安顿下来,我还以为98年能完完整整干上一年,嘿嘿,现在又面临变动,你说我是不是天生折腾命啊。”

“啊,你又要动?”瞿韵白也吃了一惊,瞪大漂亮的杏眼望着赵国栋,“又要去哪儿?”

赵国栋把自己现在的情况细细道来,瞿韵白也听得颇为出神,黄凌的器重和心结,蒋蕴华的殷切希望和期待,都让赵国栋难以抉择。

瞿韵白默默的听着赵国栋介绍完,也是觉得不好处理。

要说容易出成绩肯定是驾轻就熟的宁陵,尤其是三年的打基础已经让赵国栋在宁陵有了相当人脉和威信,而且有黄凌以及现在市委几个常委盟友的支持,赵国栋在宁陵开展工作也要容易许多,只是赵国栋所说的黄凌在宾州制药厂上的心结也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他和沧浪之间的关系曝光开来,究竟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