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越过山丘,感恩生命(第4/6页)

刘铁深深地向长者鞠了个躬。一位婆婆也上前拉着刘铁的手,关心地问:“铁子,怎么一个人回来了?媳妇呢?那雪呢?”刘铁尴尬地笑了笑,父亲和母亲相互看了一眼,母亲急忙抢上前去拉住了婆婆的手,将刘铁挡在了身后解释说:“那雪出国学习去啦!他们都太忙了!”父亲也赶紧客气地说:“大伙儿别站着了,都快进屋坐坐!”

胡子白白的年长者高兴地笑着说今天就不坐了,等过两天大年三十的时候,按照祖宗的规矩,敬祖先、贴春联、宰猪羊,大伙儿再一起吃个团圆饭。父亲和母亲连忙称好,大伙儿散了。三个人回了屋,刘铁偷偷地看了眼母亲,见母亲笑嘻嘻的脸上藏着一丝忧伤。刘铁明白,母亲刚才被那位婆婆一问,一定是想那雪了。在老家,无后是大不孝。想想自己出去十年,虽说事业做得很大,父母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但过年了,儿媳妇没回来,孙子也没抱回来,谁家的父母不想抱孙子呢?谁家的父母不盼着过年合家团圆呢?想到此,刘铁深深地低下了头。

晚上,父亲炒了几个家乡的小菜,母亲又端上了一盘客家多味花生,拿出一瓶客家的糯米酒,刘铁和父亲喝了起来。几杯酒过后,父亲借着酒劲儿开了口:“铁子,爸想唠叨两句。你现在出息了,爸妈为你高兴,但钱挣得再多,事业做得再大,也得成个家呀!没家你挣那么多钱有啥用呢?没家,你幸福吗?”刘铁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说:“爸,妈,儿子不孝!您看,这大过年的,也没能给您二老抱个孙子回来,那雪她也……出国了!对不起,对不起!”

刘铁说完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给二老鞠鞠了一躬。母亲看着刘铁鼻子一酸,转过脸去抽泣了起来。刘铁一愣,慌忙上前拉着母亲的手问,怎么了?母亲低着头哽咽地说:“我们老两口都十年没见过那雪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呜呜呜……”刘铁一听,“扑通”一下再次跪在地上,脸色铁青地说:“爸、妈,对不起!”

母亲一看,急得眼泪又掉下来了,使劲儿拉着刘铁劝他赶紧起来。刘铁跪了半天不肯起来,父亲一看刘铁倔脾气又上来了,走过来亲自拉刘铁。刘铁站了起来,已泪流满面,不好意思地擦着泪水,恭恭敬敬给父亲倒了一杯酒。父亲笑着提起了小时候惩罚刘铁时画“圆圈圈儿”的事儿,但现在已经是三十大几的人啦,也要改改自己的臭脾气了。

父亲对刘铁说,做人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对得起良心,输什么都不能输了良心,千万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儿,人到最后最重要的是心安。做人心安了,一辈子也就幸福了。第二,不能太贪心。贪心就会造恶,就会结怨,就会烦恼。凡事自己尽力了,结果顺其自然就行了。人到最后啥都带不走,简简单单就挺好的。身体上累不叫累,精神上累才叫累。

父亲的话虽没有太多的大道理,但却句句朴实中肯。曾经沧海难为水,回首在北京打拼的十年,自己从一无所有的毛头小子,打拼成了一个人人羡慕的成功者,似乎得到了不少,但最后却发现丢掉了一个最好,丢掉了初心,内心并不开心和快乐。十年磨一剑,刘铁觉得自己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整理一下自己、总结一下自己了,不能再停留在原地打滚儿了。如果再纠结偏执下去,那就真的是白活了。自己只有勇敢告别昨天,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开始。

刘铁给父亲说,明天带他到镇子上去一趟。父亲问刘铁去镇子干啥?刘铁说知道老家有很多留守儿童,自己想以那雪母亲的名义,在她曾经工作过的学校捐一笔款,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下那些孩子。父亲一听,笑了,举起酒杯和刘铁碰了一下说:“好样儿的,儿子!我和你妈都坚决支持你!”母亲也开心地笑了,高兴地说:“我儿子从小就心眼儿好!明天妈也陪你去!”

大年三十到了。围屋里的人早早地起来,敬祖先、贴春联、宰猪羊,刘铁也和大伙儿一起,忙得不亦乐乎。晚上,家家户户都拿出了自己家最好吃的,在院子里摆了个“满汉全席”,大伙儿热热闹闹地吃了个团圆饭。刘铁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暖和幸福,一直开心地笑着,他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这么开心地笑过了。大伙儿吃完团圆饭后散了,刘铁和父母回到家里,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等着看“春晚”。刘铁偷偷地看着两位老人乐呵呵的笑脸,以及那笑脸上光阴留下的痕迹,感慨着他们简单朴素的爱情,默默祈祷着父母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