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没有交情(第6/8页)

他要炼的是养护经脉的丹药,名字很土,就叫“大还丹”,简直就像江湖人用的东西,或许是这个缘故,忠义堂才没怎么在意,让谢小玉占了天大的便宜。

和解毒丹相比,大还丹要麻烦许多,主料就有二十八味之多,辅料有三十几种,每一种都被研磨成极细粉末放在玉盒里。

开炉、预热,然后一点一点加入各种材料。不过和上次不同,这次他没生搬硬套完全按照丹方上的指示做,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

这十几天来他天天守夜,闲着没事就抓一只鸡给自己做顿宵夜,做着做着,居然让他发觉了些门道。

万事万物皆有至理,厨道也是道,不在三千大道之中,属于旁门小道,但是厨道和丹道相通。

在厨道里,任何一道菜各种多少都不是确定不变。夏季多放盐,冬季多点甜,北人喜重味,南人嗜清淡,用大火和用小火也不一样。

子午孕丹就像文火慢煮,不同于大火急烹,用料自然有所不同。

谢小玉并不指望一次成功,炼丹本来就要不停尝试,一张丹方不知道凝聚前人多少心血。

盖上炉盖,他和上一次炼解毒丹时一样,将心神融入丹炉之中,随着丹炉一起吞吐调息。

炼丹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幸好修士全都是耐得住枯燥的人。

谢小玉不时会调节下底盘上的旋钮,有时候也会适当添加一些药材,重新调整药材的比例。

做这一切都凭感觉。

厨道讲究大味调和,不管是五味合一还是五味分明,全都注重调和。而调和又不同于平衡,食物肯定或咸、或甜、或酸、或辣。一味为主,诸味相辅,其中的奥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丹道也是一样,只不过味道变成药性,而药性又更复杂得多,不像酸、甜、苦、辣、咸总一成不变,药性会变,可能从温热变成辛热,甚至变成燥热,有时候还会从热性变成寒性,更别说是从补益变成剧毒。

难就难在这个变字。

药性不变,只是君臣辅佐,那只是药,不是丹;药性变了,然后融为一体,这才是丹。

谢小玉一边炼丹,一边也印证着自己的修练之道。

师父曾经说过:丹道、器道、符道、阵道和修练之道殊途同归。当初他不懂,现在懂了。

以前修练的《紫府天箓》虽然等级不高,却堂皇大气,完全符合大味调和的道理。

他现在修练的《六如法》高深奥妙,梦、幻、泡、影、露、电表面上说的是刹那光阴,内里还隐藏着永恒的奥义。

梦、幻、泡、影、露、电全都短暂,刹那间由生而灭,但很快又会有新的梦、幻、泡、影、露、电出现,这可以看做轮回,可以看做往复,也可以看做永恒。

再引申下去,芸芸众生几十年光阴也不过是梦幻泡影。

再往大方向想,这方天地同样也有诞生和寂灭,对这方土地的人来说,天地生灭近乎于永恒,但是对于跳出这方天地的人来说,或许也不过是稍微长一些的刹那罢了。

越研究《六如法》,就越觉得醇厚绵延,回味无穷,绝对是调和到极致的味道。

他修练的另外一部功法就不同了。

《剑符真解》少了很多东西,最致命的是缺少一根主轴,就仿佛把一大堆材料放在面前,却没有菜谱。

他种下本命剑符,把真气转换成剑气,只相当于汆水过油,这样弄过的食物,勉强可以下口,但是绝对谈不上什么滋味。

有意思的是,他顺手拈来的玄冥阴煞迷心毒符剑蛊,反倒隐然间有了一丝大味调和的意思。

知道不足,就要补。

必须让《剑符真解》变得完整。

他不指望把《剑符真解》补得完美无缺,以他现在的厨艺,做一盘家常小炒绝对没问题,但是让他来一桌龙凤大宴,那就不行了。

他可以试试先白灼或者清蒸,那简单。

已经有了的玄冥阴煞迷心毒符剑蛊,可以算是臭卤腌渍,味道怪,却也有人喜欢。

药在炉中相混相融,以往种种所学在心中梳理整齐,然后互相拼凑着,谢小玉不知不觉中开始寻求起自己的道来。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太阳西下,日头落山,地盘碰出的光线戛然而止,丹炉的温度慢慢降低,炉里各种药物的混合已然完成,一粒粒丹种渐渐浮现。